乘科技创新之势向“世界乳都”迈进

乘科技创新之势向“世界乳都”迈进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4-10-29 09: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要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10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宁夏、内蒙古调研时,专程来到呼和浩特市伊利智慧健康谷调研乳业技术创新工作。紧握科技牌,紧盯技术创新,紧抓数智赋能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的强势打法。

紧握科技牌,促进乳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呼和浩特市公布了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区第一产业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乳业产业作用突出,牛奶产量同比增长17.9%,有力拉动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牛奶产量的增加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更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全产业链重视科技革新的现实成果。打好科技牌,“中国乳都”地位稳固。

紧盯技术创新,以科技“突围”拓宽产业赛道。位于伊利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是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2022年获批以来,建设了集聚10余名院士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围绕奶牛育种等内容,累计研发出98项技术成果。这每一项技术成果,每一个持续开展的技术攻关,每一次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都是在着力解决呼和浩特市乳业、中国乳业,甚至是世界乳业技术“瓶颈”问题。2023年8月5日,在世界奶业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正式授予“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这一荣誉再次证明呼和浩特市乳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紧抓数智赋能,站稳乳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在全社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之下,呼和浩特市乳业已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呼和浩特市,牛奶生产效率之高是以秒计算,每秒钟生产11包牛奶,每小时生产4万包牛奶,是全球灌装速度最快、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线。伊利智慧健康谷有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蒙牛集团提出的聚焦科研主导开创新品类、数智赋能塑造新产业、模式创新培养新业态三大方向,也已经成果初现。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面对殊荣,该如何更进一步?当前,呼和浩特市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一块酪”的全产业链,同时着力破解制约乳业发展的“草源”“牛源”“奶源”问题。如今在呼和浩特市乳业全产业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全市乳业链十余家上市企业,正以时不我待的气势参与世界竞争,呼和浩特市乳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动能。曾经的“中国乳都”已经成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如今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将乘着科技创新的蓬勃之势,正在向“世界乳都”迈进。

(呼和浩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