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相伴!民族商场与呼和浩特一起写下“光阴的故事”

70年相伴!民族商场与呼和浩特一起写下“光阴的故事”

来源:青橙融媒 2024-10-11 1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城,以盛民也”。

“市,买卖之所也。”

城因市而兴,市因城而旺。在呼和浩特市最繁华的商圈中山路上,一座与新中国同龄的商场见证并映射着首府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954年,一座漂亮的三层楼在中山路建起来,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联营商店”。改革开放以前,联营商店是首府也是全自治区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齐全的国有商店,市民亲切地称它为“三层楼”,而“逛联营”不仅仅是消费,更是那时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之一。

“量布的师傅脖子上挂着皮尺,手里一块划粉,长剪刀在布上剪个口子,手一扯,‘嗤拉’一声儿……”讲起小时候买布的经历,75岁的陈兰娣仍然记得那悦耳的扯布声——做件新衣服,那可是只有过年时才有的福利。“那时候衣服被褥都是自己做,结婚时候喜被的材料就是从联营买的,那里的货物最全,家里来了亲戚也要带着‘逛联营’。”陈兰娣这样对记者说。

喇叭裤子像裙飘,花格衬衫扎外腰……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让色彩亮丽、款式新颖的各类成衣逐渐取代了布料,各类消费产品也丰富起来。联营商店也同步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1984年,一座四层大楼拔地而起,联营商店改名为中山路百货商场;1987年8月1日,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兴建了上万平方米的百货商场,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了“民族商场”的店名;此时的民族商场,建起了呼和浩特市第一部自动扶梯,由过街楼把中西两座楼连接成一体,变成一座宏伟壮观的现代化商场,稳稳坐落于中山路的中心。

80年代后期,物资流通还不像今天这样便捷,往来城市之间的人们,给亲戚朋友带货也是一件要紧事儿。“建商场,就得让咱呼市人不能买个啥都往北京跑。”民族集团原党委书记赵银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复述了云文广董事长当时说的一句话。为了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民族商场管理团队的成员成批走出去,到深圳、上海、北京,带回来发达城市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和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新商品。此时,“不必东奔西走,民族商场都有”不止是一个商场的广告,也成了首府人消费生活中的一句口头语。

“那时候服装的最新款式都是从广东过来,先到北京,我们就在北京等着进货,坐89/90次列车(往返呼和浩特至北京),不到一天呼市人就能买到新款。”王福凯是90年代的个体户,在他的描述中,代替老百姓东奔西走,不仅繁荣了经济,也让他赚到了钱。如今王福凯虽然改行做了连锁餐饮,但他仍然记得起步是从满达商城开始的。“一个冬天,门帘子都得换上七八回。”就是民族集团旗下被称作“自治区首家企业办市场的典范”的满达商城的繁荣景象。1991年,满达商城开业;1994年,天元商厦开业;2003年,维多利商厦开业……王府井、世奥、海亮……一座座商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呼和浩特的中山路商圈也进入了“万紫千红、满园春色”的时代,而作为扩大和稳定商圈的“元老”,民族商场坚持“品牌立店,诚信永远”的经营定位,经营模式向新生活、新业态、新潮流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谋求发展。

2021年,依托“亲情、友情、爱情”三大情感主题的民族٠星云里时尚购物中心开业运营,打造沉浸式购物场所,向市民群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生活模式,现在已经成为首府知名网红打卡地。

今年,民族商场文旅城开业,同步推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展销中心、内蒙古消费帮扶馆、民族商场非遗生活体验馆、文学艺术品收藏展,在挖掘推广区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的同时,探索着商业、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

70年扎根青城,70年坚守陪伴,随着首府呼和浩特城市的日新月异,民族商场也在改革潮流中弄潮涛头。时光缱绻,葳蕤生香,民族商场在呼市人的心里,已不仅仅是一座商场、一栋大楼,从满足人们的衣食娱乐需求,到如今逐渐成为了一个首府城市的文化符号。在这个符号上,标记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尚的追求、对光阴的感悟和对家乡的情怀。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孙岳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