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呼和浩特的“宜居密码”,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揭秘呼和浩特的“宜居密码”,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来源:青橙融媒 2024-09-25 1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75载砥砺奋进之呼和浩特幸福安居篇

照片记录着生活的瞬间,也折射出了生活的变化。赛罕区退休教师乔阿姨保存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一家三口在一间低矮平房前的合影。如今的乔阿姨和老伴儿居住着100多平方米的楼房,阳光透过大落地窗把屋子照得亮亮堂堂。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环顾宽敞明亮的客厅,乔阿姨不禁有些感慨:“过去一家人挤在郊区一间小平房,进门除了灶台就是炕,唯一的家具就是一个衣柜,到了冬天生炉子取暖,家里烟熏火燎,那时候哪会想到有一天能住上条件这么好的楼房,不光不用生火做饭烧煤取暖,而且在家里就能上厕所洗澡,现在和过去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话语间乔阿姨的脸上流露出了深深的满足感。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城市凝聚力、吸引力。从“你一间、我一间,烟囱往出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75年岁月变迁,呼和浩特市百姓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

新城区居民张大妈的儿子出生在1987年,37年过去了,她依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年夏天雨水分外多,看得马上要临产了,房子开始漏雨了,床上还得用脸盆接雨水,愁得我都掉眼泪。之后日子好过了,我们自己盖了大瓦房,前些年又经过棚户区改造,回迁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楼房,我们老两口和儿子家各一套,去年儿子又买了三居室电梯房,今年年底就能搬新家了。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张大妈的笑声格外爽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为了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安居乐业,呼和浩特市从2010年起,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建设公租房,分配中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住房需求,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准入审批,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尽可能将有限的房源通过优化配置落实到各阶层有切实需要的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工作在一线的住房困难群体当中。

“2018年9月8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就在那天,我在首府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公租房虽然只是47平方米的一居室,但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6年过去了,居住在新城区塔利新村的张瑞兰回忆起领到公租房钥匙的那天,依然十分激动。张瑞兰告诉记者,之前她一直租房居住,租金贵不说,还经常搬来搬去,就像浮萍落不下根。自从搬进公租房后,她才觉得真正在呼和浩特扎下了根,心里感到格外踏实满足。“我们刚搬来时交通还不是很方便,这几年不仅通了好几路公交车,还有了地铁,出行太方便了。这里虽然不是高档小区,可也有配套的小广场、绿化带、超市、幼儿园,物业服务也很好,一个月只交不到500元,连物业费都包含了,比起以前租房住的日子,现在的生活太舒心了。”张瑞兰说。

继公租房后,为让新市民、青年人在呼和浩特住得好,2022年8月呼和浩特市又出台政策,推出针对留呼大学生的保租房,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的问题。2024年更是将“为来呼留呼人才量身定制、集中打造价格低、品质高、环境好、配套全的超大型‘青年社区’,让在呼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我是研究生毕业后从包头来到呼和浩特工作的,租住保租房每个月政府会补贴50%的租金,每个月几百元的房租对我来说基本没有负担。”赛罕区万锦小学教师韩丽娜在丁香公寓万锦店有个温馨小家,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热水器和电磁炉都是统一配备,窗外是郁郁葱葱的锡林公园和蜿蜒流淌的小黑河,这完全颠覆了她对出租房偏僻简陋的固有印象。韩丽娜说,租住在这样舒适的公寓更能安心工作了。

为了让建成久远的老旧小区更宜居,从2011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截至2023年,呼和浩特市已经对300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覆盖面积广泛,涉及居民众多。2024年,呼和浩特市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围绕持续推进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从拆除私搭乱建、粉刷楼体、增补绿地等外部施工拉升小区颜值,到更新铺设水、电、气、暖等管道设施疏通小区“血脉”,面面俱到。‌一个个老旧小区通过改造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75载执着追求,75载砥砺前行。从“居者忧其屋”到 “居者有其屋”,再到如今的“居者优其屋”,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也折射出呼和浩特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方向,我们有信心建设更美好的呼和浩特!

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云艳芳)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