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一城锦绣 赏千年古韵——首府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

纳一城锦绣 赏千年古韵——首府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4-09-20 13: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游客在第十届博博会观看展品

游客打卡博博会土左旗贾力更烈士纪念馆展区

清水河博物馆亮相博博会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文化能级目标,通过打造陈列展览、深化学术研究、开展公共教育等方式,为首府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文博力量。

借台唱戏 文博影响持续升温

让文物“活起来”,创新展览展示和藏品利用是核心。

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来自全国的552家博物馆及相关企业“大聚会”,35万人次观展。期间,呼和浩特市接待国内游客237.9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48.98亿元。

本届博博会,一举创下两个新高:举办20年来参展博物馆及相关企业最多,参观人数最多。

内蒙古观众对博博会的热情,令重庆红岩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陈鹏宇十分感动。据他介绍,开展以来,他们所带的300本盖章册全部售罄。

历经二十载成长,博博会走进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自信之姿接过全球博物馆行业顶级展会的接力棒,融入新时代的文化浪潮。

据介绍,本届博博会设有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综合展示区。其中,清水河博物馆携非遗黑瓷、布艺、文创产品以及珍贵文物惊艳登场。非遗黑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和精湛的烧制工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黑瓷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使其更具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同时,土左旗贾力更烈士纪念馆携27项款式的75个文创产品首次亮相博博会现场,吸引众多文博爱好者参观选购。

“本届博博会集合文博及教育、文创、数字化单位的展示,运用全国文博资源,献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博大餐’,掀起了新的‘文博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辟了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发展思路。通过‘博物馆之城’建设交流与成果展示活动,我们同50多个城市进行了交流互鉴与未来展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今南说。

今年,呼和浩特市颁布施行《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发展促进条例》,呼和浩特博物院等3 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院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如今,第十届博博会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成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开端,促进了全国博物馆及相关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同时也做到了“借台唱戏”,充分展现了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发展新成就,有效提升了北疆文化的影响力。

改革创新 拓展发展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建设是基石。

呼和浩特市拥有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3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3家,非国有博物馆17家,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获评A级景区的文博场馆共有17家。

为加强博物馆之间合作,塑造北疆文化品牌,呼和浩特市不断探索推动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大力建设“博物馆之城”。去年,全市文博系统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一院六馆总分馆制,实现了资源、人员、资金、人才储备、运营模式一体化,形成了“1+1>2”的合力,加速推进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呼和浩特博物院“总分馆制”改革被自治区党委改革办评为全区改革优秀案例。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联盟,在深入挖掘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主题多样、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走出一条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市把文博事业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国内外博物馆机构进行有效对接,加强国际沟通合作,提高在国内外文博界的影响力。

2023年2月,呼和浩特市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开启深层次合作。5月,“熠熠朝辉——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银器展”在呼开展,极大地推进了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的发展。

今年,呼和浩特市不断强化与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馆际合作,举办“蜀文化特展”“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展”等一批文博展,全市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261万人次,同比增加1.43倍。

为进一步统筹推进一级博物馆创建,呼和浩特市文博系统有关人员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西安市博物院、洛阳市博物馆等地,围绕展览策划、文创产品开发、讲解员素质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及文物库房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大力推动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

“博物馆+”赋能 讲好青城故事

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战略是关键。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呼和浩特市实施的“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科技、教育、商业、设计等产业跨界融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不断构建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博物馆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呼和浩特市公主府是康熙四女儿和硕恪静的府邸,是建筑信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素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称。”公主府博物馆馆长吴红波对此如数家珍。公主府博物馆结合场馆的古建筑群落,依托现有展陈中的文物,推出“云游博物馆”专题系列,挖掘研究展览文物纹饰特点、发展脉络、人文故事等,让晦涩难懂的文博术语在图像展示中直观易懂。

昭君博物院社教部主任陈萌萌介绍,昭君博物院在“五一”假期推出的实景剧《梦回昭君邀远客》,通过多媒体平台推广,“净赚”线上流量1.2亿。“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昭君博物院还推出“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和文物,深度解读马文化的丰富内涵,为蒙古马精神作出最新诠释。

坐落在清代传奇商号大盛魁旧址的永盛钱币博物馆积极响应“守护好中华文脉,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主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馆一年来,先后举办研学活动50多场次,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5万多人次。

“唐高宗时期,武则天与高宗封禅泰山后铸造的这枚乾封泉宝币,算得上是纪念币的鼻祖。”永盛钱币博物馆副馆长杨谕婷自豪地推介“镇馆之宝”。

“文博场馆要有丰富的文物收藏,但更重要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 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武高明说,“讲解员是文物故事的重要推荐官。”

去年,呼和浩特市文博系统通过多渠道招聘引进专业人才14名。同时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讲解员,形成一支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升的讲解队伍。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博系统还通过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逐渐形成特色社教品牌。通过开展“孩子,圆你故宫梦”公益项目活动、《行走的博物馆》之博物课堂、“古风穿越聚衙署 文明春游赏丁香”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节庆活动,有效地将博物馆文化通过各项活动输送给大众。此外,相继推出“读青城·赏文物”“云游博物馆”等线上节目,通过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在打破空间界限的同时,方便观众实现自由浏览和访问,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杨彩霞)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