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草原上建立的都城遗址。
辽上京城始建于公元918年,初名皇都,公元926年扩建,公元938年改称上京,为辽五京之首。城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北部皇城内建有宫城,形成“回”字形。辽上京双城并列和宫皇城环套的平面布局,是我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一种重要模式。
近年通过考古调查、钻探和发掘,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位置和规模。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东,平面呈近方形,东、南、西各辟有一门。通过对宫城四面墙体的局部试掘和解剖,掌握了宫城城墙的营建做法、形制结构及其年代。发现并确认了皇城东门、宫城东门、宫城内一组东向的大型建筑院落,及贯穿其间的东西向道路遗址,呈东西向轴线布局。皇城东门和宫城东门均为一门三道格局,皇城西门和宫城西门、宫城南门均为单门道,宫城东门外大街的宽度至少是南门外大街的2倍。城门主要分为以皇城东门、西门为代表的过梁式城门和以宫城东门为代表的殿堂式城门两种。
考古队根据出土遗迹和遗物,确认了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家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是当时辽上京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位于中央的大型塔基,出土大量精美写实的泥塑佛教造像。
2022年度,考古工作者主要对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基址是目前辽上京建筑群中地表保存最好的建筑基址。考古发掘丰富了对辽上京城址时代沿革的认识,增进了对辽金时期建筑基址性质结构和营造做法的认识。从建筑规模和出土物来看,此建筑基址自辽开始就是辽上京都城内显赫的皇家建置。
据介绍,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上,公布了内蒙古重大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名列其中。
草原上的都城遗址,不仅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交融的见证,也是各民族交往融合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图片为航拍的辽上京遗址)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阿荣
通讯员:犁夫
打开草原云,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