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探索林草改革发展新路径推进生态文明

内蒙古赤峰探索林草改革发展新路径推进生态文明

来源: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2024-08-23 09: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群众在科尔沁沙地进行治沙。 李富 摄

在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科尔沁沙地拍摄的治沙区域。 李富 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2日电 (奥蓝 李富)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草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林草改革发展的新路径,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将为制定碳汇发展政策、推进碳汇价值实现提供依据,从而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规模转化提供了全新路径。

突破为治而“治”。赤峰市从解决以往为了治沙而治沙,政府管、企业干、群众看等问题入手,探索健全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歼灭战推进机制,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治沙模式。以翁牛特旗作为试点地区,将2023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中的6.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作为“以工代赈”项目,并将农村牧区“三变”改革与“以工代赈”相结合,带动了当地2600余名农牧民群众参与治沙,农牧民人均增收9000元。让农牧民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也优化了施工程序,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实现了从为了治沙而治沙,到既治沙、又致富“治致双赢”的工作目标。

突破为牧而“牧”。赤峰市从解决过分依赖天然草原养畜,导致草原过牧问题入手,在阿鲁科尔沁旗推动国家草畜平衡示范县试点工作,以让牛羊“吃得饱”到“吃得好”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利用牧区现代化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种草业,培育以草都为代表的草业企业27家。依托“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项目,计划修复治理退化草场25万亩以上,不断提升天然草原产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96处饲草料储存库3万平方米,购置500余台9立方米饲草料搅拌机等相关配套设备,计划新建牧草加工厂1处,实现年加工配方牧草100万公斤以上,从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牧草营养配额,解决饲草料储备,减轻以往过度放牧引起的天然草原承载压力,让全旗270万头只牛羊(羊单位)吃上营养合理、供应稳定的“放心粮”,把草畜平衡政策写到科学养畜的具体实践中。

突破为绿而“绿”。赤峰市从有效解决以往守着绿水青山,不能规模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问题入手,深入挖掘林草碳汇、湿地碳汇潜力,完善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支持政策,推进碳汇交易实践。一方面,依据国家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共同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碳汇工作要点》,开展了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另一方面,依托自治区林业科技支撑《森林草原湿地碳中和评估研究与示范》项目,对区域内典型森林草原碳汇开展科学测量、估算和建模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赤峰市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

编辑:刘文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