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天气格外凉爽,昼夜温差也更大了。在可镇福如东村,一座座冷凉蔬菜大棚排列整齐,棚内长满绿油油的蔬菜。时下即将要到了冷凉蔬菜成熟上市之际,大棚内三五成群的农民在忙碌着,一派繁忙景象。
武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天然条件,特定的气候奠定了冷凉蔬菜非凡的品质,冷凉蔬菜成为了武川县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武川县依托可镇、耗赖山乡“两大载体”,聚焦稳量、提质、增效“三大要求”,以莴笋、西蓝花、洋葱、香菜和娃娃菜等蔬菜种植为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有机为主线,分期分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冷凉蔬菜生产基地,有序扩大种植面积,逐步打造成全市冷凉蔬菜示范种植基地。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持续加大现代设施农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2023年积极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000万元,武川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0万元,投入市级资金7142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0亿元,助力呼和浩特市打造一批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园区,都市休闲观光示范园区,带动全市农文旅融合全面发展。助推和林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川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23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奶业振兴有关资金35467.81万元,投入市级资金7821.75万元,并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建设全奶业产业链。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要求,着眼做大做强乳业草业,做精做优设施农业,高质量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奶业、马铃薯、谷子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和林县、土左旗、武川县、清水河县、玉泉区等旗县区布局启动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实施乳业、饲草饲料、玉米、马铃薯、肉类、杂粮、预制菜七条产业链1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80.9亿元。其中新建64个,续建51个。截至目前,已开复工75个,投资额为182.87亿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今年,呼和浩特市争取“万亿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4.79万亩(新建14.54万亩,改造提升10.25万亩),涉及5个旗县区,共28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总工程量的61.6%,计划11月底前全部完工;新增设施农业园区已开工8427亩。改造提升设施农业园区2412亩,完工1996.5亩。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以武川县为试点,推行舍饲圈养,建设20万只肉羊标准化棚圈。目前全市已建设3000只以上规模化肉羊养殖场6个,设计规模23万只;支持58个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改造升级养殖装备设施。不断强化粮食产能建设,202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675.45万亩。粮播面积563.5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7.8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6.2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粮食播种任务。
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是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呼和浩特狠抓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今年在乳业方面,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优然牧业总部、奶酪二期、高端乳清 脱盐粉智能化生产项目;蒙牛乳业产业园建成投产5G数字化奶粉工厂、日产500吨低温乳制品等项目。在肉类方面,推进额尔敦总部落地和林县。在预制菜方面,大力推动中粮、贾国龙功夫菜中央厨房、绿林源等企业项目建设与升级改造。
呼和浩特持续推动奶业振兴,加快养殖园区和饲草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提升奶牛存栏。截止目前,全市奶牛存栏39万头。推动建设12个3000亩以上苜蓿种植基地,新增苜蓿2.5万亩,已完成种植达到20.3万亩;建设10个3000亩以上规模化燕麦种植基地,完成燕麦种植11万亩;青贮玉米种植122.56万亩,饲草总面积达到153.9万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呼和浩特不断提升科技对农牧业的支撑能力。今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运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争取自治区2024年支持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资金1亿元,积极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科研能力,积极在全市建设长期稳定的科技示范基地,扎实抓技术指导,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大咖,给首府农牧业发展理清思路、把脉定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未来呼和浩特市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现代设施农业、粮、肉、乳、草等优势产业,以实施“政策落地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粮、乳、薯、菜、肉五大类产品产量,优化“一圈一区两翼四板块”农业总体布局,全力推动首府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