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正在展示自己的端午节作品。(郭仕达 摄)
“今天我亲手为家人制作了艾草锤、五彩绳和粽包,不仅收获了快乐,也获得了编制技能,今年的端午节过得非常有意义。”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牛家营子村村民高兴地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端午浓厚的文化氛围,6月3日,松山区王府镇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牛家营子村委会开展了端午节手工制作和编织活动。
活动现场,王府镇社工向村民们详细讲解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社工介绍说,端午节的用语是安康和快乐,意思是祝愿对方在端午节期间身体健康、平安幸福,这些祝福用语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也反映了端午节期间人们追求健康、幸福和快乐的心愿。端午节不能喝凉茶、吃冷饮,因为凉茶和冷饮会伤害脾胃,不利于健康。此外,也不能随地扔垃圾,因为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卫生,还会影响节日氛围。这些忌讳都是为了保护身体和环境,也体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工作人员正在教授五彩绳编制。(郭仕达 摄)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舟竞渡和粽子制作。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期间举行的水上活动,源于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粽子则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由糯米和肉馅等材料制成,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悬挂艾草、烧香祭拜等,这些习俗都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崇敬和传承。
工作人员演示艾草锤制作过程。(郭仕达 摄)
社工介绍说,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俗习惯。在传统文化中,端午节被视为祛病消灾、祭祖敬老、缅怀英烈、弘扬爱国精神的节日。此外,端午节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文化艺术,涉及到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享受。
社工为村民免费发葫芦。(郭仕达 摄)
活动现场,王府镇社工和志愿者还为每位参加活动的村民分发了制作粽包、五彩绳、艾草锤的材料,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并现场示范。紧接着村民们穿针引线、认真缝制,相互之间交流着制作心得,在共同协作下,一个个精致的粽包、五彩绳、艾草锤在大家手中逐渐成形,村民们高兴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社工站工作人员还为现场村民免费发放精美葫芦,送去了节日的美好祝福。
村民相互交流五彩绳的编制技巧。(郭仕达 摄)
通过亲身体验,村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时,此次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与和睦,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下一步,王府镇将继续举办此类传统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