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城支持住房“以旧换新” 新模式激发新需求

“以旧换新”已经成为当下消化存量商品住房、激发住房消费活力的重要手段。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70城推出住房“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记者实地采访也了解到,不少近期推出政策的城市陆续也有成交案例落地,对撬动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超70城支持住房“以旧换新” 新模式激发新需求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5-27 0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正式推出全市住房“以旧换新”活动倡议书,首批共发动全市122个房地产项目和12家房地产中介机构参与,广州成为又一个启动住房“以旧换新”的一线城市。

“以旧换新”已经成为当下消化存量商品住房、激发住房消费活力的重要手段。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70城推出住房“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记者实地采访也了解到,不少近期推出政策的城市陆续也有成交案例落地,对撬动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自5月3日起发起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目前参与活动的楼盘共有13个。记者日前走访奉贤区象屿江湾悦府项目时看到,售楼处显眼位置摆放着“以旧换新”具体流程的提示牌。

该楼盘营销总监王延超告诉记者,项目已和两家中介机构进行联动。消费者认购新房后,可以和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出售协议,中介会将其挂牌售卖的二手房做线上优先推广,加大流量曝光。“参与‘以旧换新’活动以来,我们售楼处的来访量增加了30%。”他说。

根据上海链家提供的统计数据,5月3日以来,通过上海链家带客“以旧换新”指定的新房项目,产生了149套新房交易,新增10套二手挂牌房源。

记者了解到,像上海这种换房人、房企及中介机构多方联动,换房人优先锁定认购房企新房的同时,中介机构帮助换房人优先出售旧房的模式可称为“多方联动帮卖”模式,在本轮房地产“以旧换新”中较为常见。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均采用这一模式。

有专家分析指出,“以旧换新”不同于过去的楼盘销售模式,不仅定金更低,还可锁定房源,提高了意向购房人的积极性。从购房人的角度来说,参与活动等于有了一段“退款周期”,可以打消违约的后顾之忧。

除了“多方联动帮卖”模式,在本轮房地产“以旧换新”中,多地明确鼓励或推动国企收购购房者手中的二手房。

“国企收旧换新”模式,是由企业或平台按照评估价格收购存量二手房,换房人在一定范围内选定意向新房,并与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截至目前,已有南京、郑州、苏州、无锡等近20城采用该模式。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认为,该模式既满足了业主改善性住房需求,又加速了新房市场库存去化,同时还可以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筹集节奏。

南京安居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月27日宣布启动主城六区存量住房“以旧换新”试点,首批试点房源共2000套。房源收购主体为南京安居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全资公司、南京置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从南京安居集团获悉,截至5月20日,“以旧换新”活动线上、电话、现场等各类咨询约3450组,微信小程序“宁换新”平台登记意向报名约4150组,初审符合条件的登记约3430组。此外,案场累计来访约2230组,缴纳新房意向认筹金的换房人515组。

值得注意的是,“以旧换新”政策与其他政策正在形成合力,进一步撬动住房需求。

以南京为例,南京颐居置业有限公司置业顾问李经理表示,近期,降首付、降贷款利率、“517”新政等系列“组合拳”,加上“以旧换新”的推动,南京楼市升温明显。该公司代理的南京市安居集团的10多个商品住宅项目,仅“以旧换新”意向签约并支付订金的客户就超过500组。

“‘以旧换新’与其他政策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撬动了住房需求,将有利于市场置换改善需求释放,提升二手房市场活跃度,在‘以价换量’态势下,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预计将维持一定规模。”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未来,更多城市有望出台“以旧换新”政策。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当前各地的“以旧换新”政策仍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未来各地可以考虑使用‘房票’方式来平衡国资平台和开发商之间的资金压力。”曹晶晶表示,“国资平台通过‘房票’支付业主旧房房款后,对于开发商收到的‘房票’既可以鼓励开发商延时兑现‘房票’,也可以考虑允许房企以‘房票’直接买地,以此缓解国资平台短期资金压力,激活当地土地市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