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坚持首善标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呼和浩特:坚持首善标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4-05-24 08:53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2024-05-24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高翠清 李海珍

全面完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全面保障基层赋权有效供给;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完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制机制

市本级和9个旗县区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园区延伸,健全完善了集约高效的“1+5+9+N”服务体系,“1+5”即市本级的1个政务服务中心和5个分中心;“9”即9个旗县区政务服务中心,“N”即规范化建设了9个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场所、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13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以及10个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等。

全面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

我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制细则》,推动实施清单标准化。规范审批服务,发布100项特别程序事项,制定规范了24个文书模板,落实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累计为29个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实施了合法性审查。制定并落实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6个市级自建业务系统接入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蒙速办App呼和浩特站点功能,建设了12个特色专区,接入了744项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4000余万次。

全面保障基层赋权有效供给

近期由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牵头,全市30个市直委办局、9个旗县区、9个园区协同发力,对全市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梳理、研判,形成“事项下放旗县区”“事项下放园区”清单。“事项下放旗县区”方面共下放事项241项(行政权力事项112项、公共服务事项129项)。“事项下放园区”方面共下放(委托授权)园区事项基础清单事项143项(行政权力事项133项、公共服务事项10项),采取“事项超市”模式,由各园区结合自身产业布局、实际需要,直接从该基础清单中自主选择、按需认领园区赋权事项。

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梳理形成出生、退休等361个主题服务。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9个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制审批,44个事项实现容缺受理,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场景服务。

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347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92项服务实现呼包两地“同城通办”,214项服务实现了京津冀呼“区域通办”,158项服务实现了全国范围“跨省通办”,满足企业跨区域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企业开办”实现平均办理时间0.5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缩短了87.5%;审批环节从12个压减至2个,材料从21件压减至6件,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企业开办大礼包”,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费用”。

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由53项精简至35项,主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近70%。在全区率先推出“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等一批改革措施,帮助项目单位抢抓工期。

将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报装事项整合为市政公用联合报装,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踏勘、一次承诺、一并接入”,报装时限由单项报装6个工作日压减至0.5个工作日,助力建设项目快速落地、早日开工。

在“双公示”领域方面,率先应用“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实现对部门职权内20个主项99个子项的事项数据自动上传,批量行政许可公示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减至20秒。

积极推行工作日“弹性办机制”、线上线下双轨预约机制、“自助服务专区”24小时不打烊、“蒙速办”线上随时办等方式全方位适配不同行业、不同诉求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诉求,提升延时服务质效。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