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大学生来了、小学生到了、天南海北的人们也闻“名”而来了,冬日的寒冷没有将红心村“冰封”,反而让这个只有800余人口的小山村借冰雪孕育出生机,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冰雪运动爱好者齐聚雪村滑雪场赶“时髦”,共享冰雪带来的快乐。
“今年,雪村滑雪场来的人特别多,各路高手可以切蹉滑技,别提多开心啦!”大三学生王佳成非常感慨,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很大,尤其是红心村这个滑雪场就在家门口,一迈脚儿就到了。
一旁“懂行”的红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英辉说,“2018年,村口建雪村滑雪场,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村里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收入近10万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李英辉见证了冰雪经济给红心村带来的变化。过去,村口的滑雪场是110亩的荒山,村集体尝试栽植经济林,但很快发现,收益甚至不足以抵消树林的管护费用,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冰雪运动上,滑雪场也定位为大众滑雪,并致力于“黏住用户”。
“北京冬奥会和‘十四冬’的‘春风’也吹到了这个小山村,我们也适时推出冬季研学、惠民低价票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百姓接触滑雪,培养了很多热爱这项运动的铁杆粉丝!”雪村滑雪场经理王强对冰雪产业的发展信心十足,从建设滑雪场到现在,仅仅5年时间,就从最初接待游客不足5000人次到现在可以接待10万多人次,造雪面积也从1万平方米扩大到了3.8万平方米,发展非常快。
“看,那就是我们村里的网红饭店。”在滑雪场就业的村民黄明阳隔窗指着不远处的“初家大院”,游客在山上滑完雪,下山还可以品尝地道的杀猪菜、铁锅炖大鹅、豆包等,“玩得好、吃得也香!”
实现生态与产业互利共赢,既是红心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红心村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地的村民也从这里得到了实惠,“希望这样的产业越来越多,咱老百姓生活过得更舒心!”(时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