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大集变迁彰显时代发展

年货大集变迁彰显时代发展

2024-02-05 09: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俗话说:“衣锦还乡不如年货满筐。”人们对于年味的感知,往往都是从备年货开始。赶年货大集,不仅仅是备年货的途径,更是一种迎接新年的仪式。

笔者在华北平原黄河边的农村中长大。记忆中的过年,往往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那时,天刚蒙蒙亮,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去临近的村镇赶年集。年集中的商品琳琅满目,从鸡鸭鱼肉、到春联灯笼、再到烟花爆竹,过年所需的商品,大集上一应俱全。甚至理发、修鞋等服务,都能在年集里找到摊位。赶年集时,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热闹闹”就是笔者对年集最深刻的印象。

如今,可能不少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赶年集不像之前那么热闹了?一方面,这些年物流、零售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在县城里,甚至在小镇上、乡村旁都开起了大超市、农贸市场。丰富的商品不只出现在年货大集里,供给侧的改善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诸如牛羊肉等之前的“奢侈品”变成了如今的“日用品”,可以做到“想买就买”。此外,网络购物的普及和快递业的发展,即使是偏远地区的乡村百姓,也可以做到不出村就能“买全球”。

时代变迁,年货大集依旧经久不衰。这不仅因为年货大集能满足物质交换的需求,还能提供一个场所供人们交流、交往,“凑凑热闹”是如今不少人赶年集的初衷。相较超市里冷冰冰的交易过程,大集里的讨价还价更显得温情满满。

去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要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乡镇大集和农村新型便利店。

不少地方已经采取行动,改造传统年集形式,为年集注入新活力。河北邯郸将“文化年货”摆上大集,让群众在赶年集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4045次公益性“慢火车”上,车厢内张灯结彩,“列车大集”热热闹闹,乘客穿梭其间选购年货。更有“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消费者可以“云上赶年集”,足不出户就可以选择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走过上百年历史的年货大集,正不断突破空间限制。

年货大集构成了一代代人的过年记忆。时代发展,年货大集不断与时俱进变迁形式。相信这一悠久的民俗在技术进步的加持下,定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赵 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