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进幸福生活

在南京,15分钟生活圈服务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老城有老城的热闹,新城有新城的便利。南京《标准》形成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和街坊等五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在最新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草案中,全市共有新街口、河西、城南和江北4个市级中心,仙林、东山等6个市级副中心。

南京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进幸福生活

来源: 南京日报
2023-06-12 09: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南京,15分钟生活圈服务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老城有老城的热闹,新城有新城的便利。近日,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此同时,《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也由市规划资源局同步发布。城市生活圈如何配套,有了标准的“教科书”和“辅导书”,南京人的幸福感也将在这个“圈”里更加清晰可及。

从市级到街坊五级配套,3—15分钟全满足

2016年开始,构建便捷的生活圈成为国家要求,“15分钟生活圈”概念由此兴起。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南京市就相继出台了《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等,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公共服务配套。

“南京对于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的设定起步早、标准高,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的是10分钟的概念。”市规划资源局详细规划处处长苏玲表示,《标准》对接最新公共设施配套政策、标准、内容,营造“乐活安居、适老宜小、同心共治”的魅力家园,共建人民满意的“宁”好社区生活圈。

南京《标准》形成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和街坊等五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市级和地区级服务半径大,可为市民提供集中式更高标准的服务内容,如新街口商圈、河西元通商圈;居住社区以社区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500—600米,人口规模为3万—5万人左右;基层社区服务半径200—300米,人口规模为0.5万—1万人;此次增加的街坊层级,服务半径150—250米,人口规模为1000—3000人。

在最新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草案中,全市共有新街口、河西、城南和江北4个市级中心,仙林、东山等6个市级副中心。市和区之外,与居民生活更紧密的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和街坊,《标准》对配套的内容更加细致,包括学校、医疗服务、养老、0-3岁幼儿照护、社区公园等配比,满足市民3—10分钟内的生活各类需求。

“全,是《标准》的一大特色,不仅涵盖了全层级的服务,也构建了全龄友好,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全要素保障。” 苏玲说。

“圈”里,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

“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15分钟体育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近年来,南京的“圈”越来越多。在参与《导则》编制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王承慧看来,这些不同的圈子,恰恰是丰满南京市15分钟生活圈所需要的。在编制中,全市十余个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标准》和《导则》为各部门构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圈层,提供了指南。

记者来到华山路邻里中心,道路西侧,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邺区妇幼保健院已入驻,社区养老院也将投用。东侧为月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即将开放的底层居民商业区。走进社区中心,服务台前,有居民正在办事咨询。功能区内,阅读室、健身区、未成年人保护站、青年活动区等一应俱全。“新的社区中心配套多、服务多、品质高,住在这里非常满意。”正在看书的市民刘先生说。

月安社区党委书记邹鹏介绍,月安社区服务居民11000多人,虽是基层社区,但随着邻里中心的投用,配套趋于成熟:邻里中心、生活广场、商业街区等。社区外的三甲医院、重点中学、奥体中心、轨道交通站等各类资源,也在15分钟生活半径内。

记者注意到,不仅商品房小区,保障房的生活圈里也同样精彩。在江心洲洲岛和园社区,小街区、慢行道创造着悠然的通行环境。两个广场游园内,儿童在玩跷跷板,老年人则在下棋打牌。社区邻里中心目前人气也很旺。“从自建房到楼房,跟过去比各种配套都已经城市化。”江心洲“原住民”陈晓说,社区邻里中心提供了一站式生活服务,不像过去很多时候要往河西跑。社区还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为孩子们提供看书、游戏、科普等活动成长空间。

《标准》对社区生活圈的配套提出了教育、医疗、商业等8大类设施保障性要求,《导则》则为生活圈应该配套哪些保障要求、哪些提升要求进行界定。据了解,刚性要求引导社区配齐学校、养老服务、菜场等数十种设施保障,15分钟生活圈内,8类保障设施均要全部配齐。

老城新城差异化,未来生活圈还有这些

由于老城内外存在着建设发展和资源分布的差异,《标准》也因地制宜。对新城和新建设的社区中心,鼓励立体复合建设。靠近轨道交通站点,实施TOD一体化开发,以节约用地。老城则是通过挖掘潜力,完善配套。

参与《标准》编制的南京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青介绍,如,在“生均用地”指标上, “高中、初中”全市生均占地面积≥28平方米,老城区生均占地折减为≥23平方米;“小学”全市生均占地面积为≥23平方米,老城区生均占地≥18平方米。养老院设置上,标准不少于120床。老城可适当降低标准,不少于50床。

据介绍,结合时代发展,未来的生活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完善社区避难功能,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新建居住社区配置5人制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场地;满足文化需求,增加社区书屋;在居住街坊,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设置。

围绕儿童友好、适老友好,我市还提出了5—15分钟半径内,配置幼儿园、亲子乐园、儿童安全设施、社区绿道、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公园、长者食堂等基础保障型和品质提升型的配套引导。

苏玲表示,“15分钟生活圈”将建立居民需求导向的协同机制,调动社会组织和团体力量,依托社区规划师等经验,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完善生活圈配套,营造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

(何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