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三张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黔东南农信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做好农户信息更新,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减少农户贷款成本。加快推进“黔农村村通”转型升级,引入电商、物流、电信、保险等第三方机构,拓宽商户业务办理范围,真正让“日常金融足不出户、基础金融足不出村、综合金融足不出镇”成为现实。

绘好“三张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2022-10-21 09: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地方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乡村振兴排头兵,农信社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要人群,努力营造农村金融发展良好环境,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体制机制,致力于绘好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划图”、建设美丽乡村的“锦绣图”、助农生活富裕的“实景图”,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统筹谋划,绘制推动经济发展“规划图”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2022年6月份以来,贵州省联社黔东南审计中心立足辖内16个县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特色主导产业、民生需求和重点发展区域,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以台江县“建设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示范县”“打造绿色普惠金融台江样板”“打造东西部协作台江样板”(以下简称“一示范两样板”)为蓝本,分别与辖内各县人民政府达成一致的合作模式,相继联合出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示范样板要先行。“一示范两样板”实施方案聚焦全面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支持产业发展、全面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加快金融信用县建设、全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全力促进资源东西双向流动等重点任务,持续巩固拓展“三农”主阵地,坚决走好差异化特色化的黔东南农信发展之路。“一示范两样板”是黔东南农信坚守市场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独特服务优势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州16个县“一示范两样板”实施方案已经全部绘制完成。

精准施策,绘就建设美丽乡村“锦绣图”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结合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黔东南农信致力于构建“金融+试点村建设+黔农智慧乡村+三社联建”新模式,全面推广试点村使用“党建+金融+政务”为一体的“黔农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配强“金融服务员”和“财务指导员”,精准掌握了解产业发展优势,依法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探索打造“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服务模式,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率,优先配备再贷款资金,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不断丰富“信用工程+”金融服务体系,开展整村授信,把诚信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诚信获益、失信受损机制,把试点村打造成信用村,将“信用资源”转化为“信贷资源”,共同打造和维护良好诚信环境。

强化“金融+”让金融活水滋养田园山乡。通过党委协作、支部共建、党员行动的方式,搭建“三级党建联盟”组织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引导辖内行社将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等行为量化为积分,探索推广绿色金融积分制度,将积分作为评级授信的重要参考之一,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金融为民,绘美助农生活富裕“实景图”

聚焦重点客群,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黔东南农信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做好农户信息更新,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减少农户贷款成本。认真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强化政策执行,对脱贫户和边缘户发放脱贫人口做到应贷尽贷。加强与人社、劳务中介、驻外农民工服务中心合作,协助开展组织化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推广“乡情贷”,做到农民工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尽力为外出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

聚焦普惠金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抓好社保卡发放、激活、运用工作,保障农户各种待遇及时准确发放,让社保卡“一卡通”成为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放心卡。全面推广“黔农云”,提高线上金融有效运用,充分利用移动展业、流动服务等方式提供上门服务,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为广大老百姓节省大量费用成本。加快推进“黔农村村通”转型升级,引入电商、物流、电信、保险等第三方机构,拓宽商户业务办理范围,真正让“日常金融足不出户、基础金融足不出村、综合金融足不出镇”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