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开两三个会是常事 乡镇“一把手”如何看“会海”?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会海”回潮苗头。多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而今他们“进城开会”仍是常事,不少会议还要求提前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到场,签到打卡。毕竟有领导已经放过话:“副手来参会,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部分地方工作机制未能理顺、灵活务实的任务导向尚未形成。

一天开两三个会是常事 乡镇“一把手”如何看“会海”?

来源: 半月谈
2022-07-15 10: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镇“一把手”如何看“会海”?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会海”回潮苗头。部分地方开会只要议题与基层稍有关系,一定要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乡镇的视频会议设备成了摆设,燃油费支出居高不下。在领导看来,似乎“开会不积极,态度有问题”。这些“一把手”在会场上遇见,只能互报以苦笑:都说乡镇是“广阔天地”,你我为何困在会场里?

“一天开两三个会是常事”

“2020年,上面发文件说每周一是‘无会日’,让大家腾出更多精力服务一线。然而,现在周一照样一堆的会。”西部某省份一位乡长说,他周末也经常接到开会通知,电话里讲得清楚不过,“不准迟到,不准代会,不准请假”。不管县里什么部门的会,乡镇主要领导都得到。

多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而今他们“进城开会”仍是常事,不少会议还要求提前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到场,签到打卡。有的乡镇比较偏远,参会者往往得“下午开会,上午启程”。

“每周我至少有3天全得开会,一天开两三个会是常事,一个会就要三四个小时。曾有一周连续在县城开了5天会,只能靠电话或微信远程部署工作,压根儿没时间抓落实。”一位边远山区乡镇党委书记说,自己所在的乡镇不通高速公路,去一趟县城往返超过2个小时,为了“赶场”,早已习惯工作被打断。

据了解,现在随时安排、临时通知的会也越来越多。“早上8点半县里就有会,我起个大早才赶上,10点半散会想走,又接到通知说几个小时后还得开会;还有领导10点突然通知,会议就定在11点……”一位乡长说。

一方面开会时间“分秒必争”,另一方面开什么会又较为随意。一些行业类主题例行会议,乡镇正职也得出席;同一个主题开过现场会后又开视频会,乡镇正职还得“陪会”……

多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表示,其实许多会并非定要“一把手”出席,业务对口的分管领导参会足以落实工作,无奈一些上级领导脑子里只记得那句顺口溜——“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却不明白,“一天到晚各种会议,我们真的被‘难’住了,许多工作眼睁睁没法顾得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为何掉进“会海”?

乡镇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已经不是一句笑谈。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干部推进会海呢?

——部分领导以开会为首选工作方式。他们笃信“说了就算干了,干了就算成了”,把开会当作推动工作的“催化剂”,工作临头靠开会动员、工作遇阻靠开会推进、工作结束更要开会表功。北京市委党校教师李晓寒指出,这很容易导致“开会不过夜、过夜不落实”。

——部分领导以开会为“甩锅”避责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上级精神传达不到位就可能留下追责问责的把柄,开过会就有了落实的证据,多一位基层“一把手”到场,就多一位证人,何乐而不为?

——部分领导政绩观错位,贪恋虚功、追求虚荣。这样的领导开会不讲工作轻重缓急,只求会议规格高、排场足、会议室坐满,甚至比拼召集会议的“速度”。这就使基层干部大量陷入“陪会”泥淖,唯恐不出席被视为不给上级面子。毕竟有领导已经放过话:“副手来参会,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部分地方工作机制未能理顺、灵活务实的任务导向尚未形成。受访干部表示,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控会减会,但地方落实仍有困难。一方面工作出现问题往往需要倒查,倘无相关会议记录,会遭严厉问责;另一方面,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仍属常见,为落实工作,免不了重复性开会。

解放乡镇“一把手”,办法在哪里?

要解放这些“身在会场、心在乡场”的乡镇“一把手”,办法在哪里?一些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要优化细化制度。李晓寒强调,精简会议的精神要得到真正贯彻,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安排。比如,重要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并不必然意味着反复开会,乡镇可以远程参与的视频会议就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另外,需要下大力气祛除留痕迷信,不再以会议记录有无为追责标准,完善实绩导向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二要严格审批把关。会议审批绝不应随意敷衍,毫无章法,而应当一方面做好统筹安排,另一方面着力控制会议时长、压减会议环节。审批过于随便者,理应追责。在这方面,尤其要注意不可令基层干部陷于“陪会”,究竟什么样的会才需要乡镇正职参加,地方应制定明确而有分寸的标准。

三要树立务实导向。只有“一级讲给一级听”转换为“一级干给一级看”,才可能真正把基层干部从“疲于奔会”中解放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解决实际问题中。转换的成效怎么样,要时时注意倾听一线心声,沟通反馈的渠道要畅通,明察暗访、定期总结,都是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

(覃星星 黄庆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