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进“871”重大工程:京津绿肺功能彰显

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工程,现在,已经有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等十几条河道,与七里海实现互通,成为湿地生态补水水源。近年来,天津持续推进875平方公里湿地修复,推进引水调蓄、苇海修复、生物链恢复等工程。

天津推进“871”重大工程:京津绿肺功能彰显

来源: 天津北方网
2022-06-06 10: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天津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假期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机勃勃。

这两天,七里海湿地完成了一百万立方米的生态补水。周滨,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从2017年七里海湿地修复开始,就对这里的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已经对候鸟、水面、芦苇实现在线监测。今年,他又带领团队完善监测体系,通过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观察低矮植物、水下生物这些不易观测的场景,收集数据。

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工程,现在,已经有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等十几条河道,与七里海实现互通,成为湿地生态补水水源。更好净化水质,这两天,宁河区将人工培育的2.4亿尾七里海河蟹苗,以增殖放流的形式,投放到潮白新河等河道中。

近年来,天津持续推进875平方公里湿地修复,推进引水调蓄、苇海修复、生物链恢复等工程。5年来,四大湿地的水域面积增加了113.23平方公里。随着水质改善,湿地周边越来越多的村子,发展起了稻蟹混养,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今年,宁河区计划推广20.5万亩的稻蟹混养七里海镇薄台子村村民张金生,之前一直靠外出打工为生,这两年村附近的蓟运河、曾口河两条河道,都和七里海连通,还进行了清淤治污,水质变好,他决定回乡创业,承包了700多亩土地种植小站稻,还搞起了稻蟹混养。

打造七里海河蟹全产业链。从湿地核心区迁出来的村民杜乃合,在农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联合市水产所的专家,在区里第一个搞起了河蟹苗本土化培育,今年,配合着稻蟹混养推广计划,宁河区给予杜乃合的育种基地,2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杜乃合的育苗厂房面积,又增加了2000多平方米。

上个月,宁河区还专门成立了七里海河蟹公司,将打造统一的商标品牌,并联合一批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统一种苗、养殖技术和市场推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