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强烈引导预期

近年来,中央连续部署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已推送9批次优惠政策,对8类110多万户纳税人缴费人开展精准宣传辅导,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

深圳: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强烈引导预期

2022-04-07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中央连续部署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中央又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大范围促进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惠民利企的要求。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副局长吴德在出席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新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呈现出规模大、覆盖广、导向清的特点。

据吴德介绍,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既有阶段性措施,又有制度性安排;既有减免税费政策,又有缓缴退税措施;既有普遍适用的减负政策,又有特定领域专项帮扶措施;既有延续性安排,又有新增的部署;既有中央统一实施的政策,又有深圳依法自主实施的措施。

一是突出规模性,规模为历史之最。据初步测算,今年深圳退税减税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对缓解企业当前资金困难及促进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突出广泛性,聚焦中小微企业。今年政策聚焦中小微企业,出台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地方“六税两费”减免、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一系列政策,预计将惠及深圳中小微企业132万户次,帮助中小微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定发展。

三是突出精准性,助企纾困增活力。本轮的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精准结转的方式,靶向聚焦于正处在扩张期、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起到帮一把、渡难关、扶一程的作用,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为市场主体“输血活血”、纾困解难,必将产生强烈的预期引导作用。

四是突出导向性,激励创新强动能。新政策进一步加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创新动能、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

吴德表示,深圳近期出台的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措施,涉及税务部门的有5项,包括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对确有困难、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在深圳权限范围内予以减免“房土二税”,缓缴和减免社会保险费,降低制造业税费负担等,深圳税务将一并组织实施,确保政策红利及时直达市场主体。

针对如何有效落实新政策问题,吴德表示,今年政策规模体量大、覆盖主体多、工作链条长、涉及部门广、社会期待高,政策落实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非常突出。深圳税务系统将按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以政策清单、任务清单、企业清单“三个清单”为抓手,有序推进工作落实。“政策清单”聚焦政策关键点和风险点,全面梳理2022年新出台和延续执行的23项税费支持政策,为基层税务机关精准执行夯实了工作基础。“任务清单”对180项关键任务进行梳理定责,进一步压实责任,做到政策解读、政策执行、征管配套、政策宣传“四个规范统一”,通过挂图作战、跑表计时,确保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如期完成。“企业清单”根据企业基础信息和条件匹配税费优惠政策,通过电子税务局予以提醒,做到政策“一户式归集”。对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及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优惠等政策的纳税人进行标识,借助数字化平台对政策落实和风险应对任务进行“一户式推送”,确保纳税人缴费人事项办理的规范性和简便性。同时做好信息化保障,对电子税务局“六税两费”小程序相关功能进行优化升级、拓展,为纳税人缴费人便捷享受优惠政策提供技术保障,不折不扣推动新政策落实到位。

在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办税效能方面,据吴德透露,深圳税务目前已围绕“三简”(简方式、简流程、简材料),大力推进“非接触办税”,多渠道多形式优化纳税服务,做到“三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辅导到位)。目前已推送9批次优惠政策,对8类110多万户纳税人缴费人开展精准宣传辅导,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同时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收集纳税人缴费人的意见建议,做到快反馈、快处置。

吴德表示,下一步,深圳税务将按照落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宣传要加力、服务要尽力、系统要给力、监督要得力”要求和深圳“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要求,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第31个“税收宣传月”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宣传辅导的“广度”,辅导帮助纳税人缴费人“懂政策”“会操作”;提升政策落实的“精度”,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制定落实政策、任务、企业“三个清单”,精准匹配优惠政策,确保“应享尽享”;提升税费服务“温度”,升级形成涵盖诉求响应更及时、税收共治更聚力的政策落实措施“组合拳”,用实打实的便民办税缴费措施确保市场主体及时便捷享受新政策,确保既退得快退得好,又退得准退得稳,服务好“六稳”“六保”大局,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阳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