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健康教育机制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将来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基本前提。儿童青少年时期本该是人体各项生长机能、柔韧性和耐力素质高速发展期,也是人格、精神的成长和形成期。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健康教育机制

来源:光明日报 2021-11-10 08: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将来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基本前提。青少年健康状况与生活环境、饮食方式和体育活动相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象,与活动空间和运动设施有限、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运动减少有关,这也是“小胖墩”“小眼镜”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

除了身体素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也值得关注。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导致的抑郁、自闭乃至更严重症状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分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儿童青少年时期本该是人体各项生长机能、柔韧性和耐力素质高速发展期,也是人格、精神的成长和形成期。因此,完善校园健康教育机制极其重要。国家全面部署和大力推进的“双减”政策,就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健康意识、运动能力和精神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新时期推进健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指明了方向。

青少年健康教育涵盖公共卫生、心理健康、安全防护、体育健身等多个方面,涉及教育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学校的统筹推进。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凝聚育人共识,统筹内外资源,强化部门协同,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构建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学科管理细则,完善体育馆、健身房等各类设施建设及使用细则。中小学应严格落实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不仅如此,教育主管部门还可通过组建健康医学、运动训练、卫生保健等相关学科领域教师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建立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常识、保健知识等相关知识普及,帮助学生全面系统获取健康知识,融合各种资源,多措并举,全面助力青少年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者:赵婧)

(赵婧)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