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熟鸡蛋孵小鸡,科研岂能驰于妄想

4月26日,一篇“熟蛋返生孵雏鸡”的论文走红网络,引发网友的质疑。除了有意念孵化鸡蛋的论文,她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其实,“熟鸡蛋变生”,不乏国内外顶级科研团队加以尝试。

用熟鸡蛋孵小鸡,科研岂能驰于妄想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4-27 09: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6日,一篇“熟蛋返生孵雏鸡”的论文走红网络,引发网友的质疑。论文作者为河南郑州一名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除了有意念孵化鸡蛋的论文,她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她还称,能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熟蛋返生。郑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入校调查。

蒸熟了的种子,再把它种到地里,它还会长出来吗?一条鱼,煮熟了,还能游泳吗?这些问题不仅属于生活常识,而且也不难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遗传物质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遇热变性,结构发生断裂,就会丧失生命活力。历史上越国疲吴之计,是将颗粒饱满但煮熟的粮食送给吴国作粮种,导致吴国当年绝收,国力大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前,居然还有人试图用熟鸡蛋孵小鸡,实在可笑之极。

其实,“熟鸡蛋变生”,不乏国内外顶级科研团队加以尝试。2015年1月,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报道就曾透露,当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但南京高校一位生物化学研究方向教授称,原本凝固的鸡蛋经过化学处理变性后,又恢复液态,国外号称变成“生鸡蛋”。说穿了,这样的实验无非是让熟鸡蛋从固态变成液态而已,物理性状复原,并不意味着生物活性恢复,因此,“熟鸡蛋变生”即使果真能够实施,也并不能孵出小鸡。

更要看到,国外研究人员是通过化学处理,让凝固的鸡蛋恢复液态。奇葩的是,国内这篇论文所采取的方法,是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让熟鸡蛋返生,并且声称已成功返生熟鸡蛋40多枚。从哲学层面看,意识决定物质,属典型的唯心主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是在做白日梦,是吃撑了没事找事的妄想。至于以这类活动为契机,标榜“孩子大脑无限潜能,培养孩子创造力”或“冥想之力,重塑大脑”等,背后的动机不难洞见。因此,这究竟是科研还是商业噱头,尚有待厘清。

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如此糟践科研。科研以理论为基础,要遵循前人的足迹,即使想超越或颠覆,也得以公认的理论作为前提,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胡猜乱想。如此驰于妄想,科研失败是小事,还必然会拉低学生的科学素养,败坏科研风气。

对此,除了作者本人值得反思、其行为需要得到约束之外,还需思考,如此违背常识的妄想,为何还有科学期刊为之刊发?论文审核这道关口如同虚设,才会有如此奇葩的科研行为大行其道,放水这样的论文同样属于学术不端,并且,其危害与驰于妄想的所谓科研相比,有过而无不及。涉事期刊深刻反思,学术监管出手大力整治,荒唐的科研才会被封死堵牢。(罗志华)

(罗志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