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战青春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让我们聚焦“8090后驻村第一书记”。(记者 何深宝)  “网红主播”“驻村老师”“屋里人”,在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第一书记武雪姣微信朋友圈,记者见到这样一个“达人”。

扶贫路上战青春

来源:江西日报 2020-05-13 07: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柑橘枝条上的花蕾,要及早摘除,节约树体养分。”4月23日,修水县水源乡梅田村第一书记刘辉智,在扶贫产业园给村民讲解柑橘管理技术。

年轻的刘辉智站在山顶,俯瞰果园绿叶摇荡,心中满是憧憬。“这个扶贫产业园,村集体占51%的股份,3年后就有收成了,届时它将成为一座金山银山。”他笑着告诉记者。

这个还不满27岁的小伙子,是湖北省武穴市人,2018年7月从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同年,他挂职修水县水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地处修水县西部边陲的梅田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328人。从一名扶贫队员,到临危受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这近两年的扶贫路上,刘辉智连闯了三关。

外省人,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刚来时,乡亲们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懂,这让我非常着急。”越是听不懂越是要多听。他走村串户,与村民聊天,请村干部当翻译。仅仅一个月,他就与村民打成一片、融在一起。

第二关是信任关。只有25岁,才离开大学校园,满身的学生气。刚入村时,村民们看着他直摇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他给自己定了时间表。

贫困户卢作爱患精神疾病多年,一直靠药物维持。刘辉智不但为他争取到3万元的建房资金,还帮助他建起了新房。去年秋收时他在医院治疗,田里稻谷无人收割。刘辉智就与乡村干部一起,把他家的稻田收拾得干干净净。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投资1500万元,在梅田村建设集便民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幼儿园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体,他协调各方,及时解决了村民购物难、儿童上学难等问题。

书生气十足的刘辉智办的好事、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渐渐地,大家有难事、有问题都愿意找他。

如何让深度贫困村梅田村脱贫?这是他要闯的第三关。产业兴,村民才能富。他立足山区生态优势,动员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返乡创业,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蚕桑、柑橘、菊花等产业。在深圳办企业的卢作秋就是在他的说服下,返乡承包村里撂荒的山坡地100亩,创办了桑蚕产业基地。记者看到,高山梯田的桑园,有土鸡在树下觅食,有村民在给桑树除草,还有一座近千平方米的养蚕大棚。在这务工的都是贫困群众,每人每天收入有160元。

“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我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刘辉智感慨道,“我每天都在村里各种事务的处理中,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提升着自己的能力。”目前,该村还有12户、29人未脱贫,是全省2020年脱贫攻坚66个挂牌督战村之一。“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将与队员们一道,变压力为动力,让村民早日脱贫奔小康。”他坚定地说。(记者 何深宝)

(鄢朝晖 唐 燕)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