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当日盛况空前
“那时候苦呀,样样都要靠人工。”80多岁的沈江是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退休老人,曾参与柳江大桥的建设。当时,该单位还叫建工部四局五公司,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招工,有很大一部分是退伍军人,大家不怕累不怕苦。
柳江大桥每根大梁长25米,汽车运不进工地,工人们就排成纵队搬运。工地上最忙的,要数灌注桥面混凝土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工人们不分昼夜连轴转,24小时三班倒。一些从南宁、北海等工地调来干活的工人,好几个月都没有回家。
虽然机械设备少,但大家做工相当细致。搅拌混疑土所用的石渣,工人们先用竹撮箕装了,用清水洗干净后,才放进搅拌机与其他建筑原料混合搅拌。
经过两年的施工,柳州第一座跨江大桥终于建成。柳州市民从此告别了走浮桥过河的历史。
“那场面,太热闹了。”1968年12月26日,柳江大桥举行剪彩通车仪式,沈江被安排在大桥桥北处执勤。“通车”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市民涌上大桥,纵情欢呼。单位、学校还组织了游行队伍,大家载歌载舞,从桥北到桥南,再从桥南到桥北,歌舞不断。
定期体检保养维护
如今,柳州建成了白沙大桥、官塘大桥等21座跨江桥。经历了51年风雨,多次大洪水,柳江大桥依旧屹立江中。那么,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维护的呢?
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别看柳江大桥“年纪”大,但质量并不比其他桥梁差。只是因为当时的设计原因,荷载重量不大。现在,该桥禁止货车通行。
平日里,都有市政巡视员巡查桥梁,并填写健康报告。每隔两三年,市政部门会对大桥进行专业体检,包括混凝土的强度、桥梁受力情况等。多次检查发现,桥梁“身体健康”。
柳江大桥最易损的是护栏、路面。护栏受风吹日晒,容易锈蚀、褪色。桥面过往的车辆多,沥青路面很容易老化。出现这些小病害,工作人员会重新上漆、重铺路面。而护栏上的金色雕花,可以整块拆下来清洗;重新喷漆后,又变得金光闪闪。
该负责人称,其实对大桥考验最大的还是洪水。每年洪水达到一定水位,他们便不分昼夜在桥上值守,防止洪水带来重物撞击桥梁。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这种危险的情况;一旦出现,将马上处理,并紧急对大桥全面检查。(记者廖艳明 实习生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