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提成催高价格
仅仅靠销售提价,并不足以维持寿衣的高价。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护工、急救车司机等与寿衣店铺勾结,共同打造了“天价寿衣”的利益链。
对于殡葬行业而言,丧家的信源十分重要。为了得到死者信息,一些殡葬公司会派员到急诊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太平间蹲点。有时殡葬公司甚至还会在医院里为尸源打架。
2016年12月3日,大连一位患者还在医院急症室抢救,两家做殡葬礼仪服务的公司人员为抢生意在医院里大打出手。据办案民警介绍,其中一伙人认为是他们先来的,而另一伙人认定生意是他们的,两拨人因此发生打斗,最后7名涉事人员全被警方抓获。
南都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医院直接将太平间外包给殡葬公司,有些象征性收取一些费用,有些则是无偿,以方便死者家属能及时获得相关服务。然后,由这些公司提供运尸工,一旦有病人死亡,医院就会通知太平间,由运尸工将尸体搬运至太平间,并与家属联系,做好登记。鉴于此,在争抢尸源方面,这些外包公司始终掌握着先机。
除了直接寻找,殡葬公司还会安插大量内线,主要是护工、保安、清洁工,120随车人员,让他们留意死者信息,帮忙把殡葬公司的卡片塞给死者家属,然后给予一定的信息费。
睢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寿衣行业比不其他,并不是天天都有生意。如果在医院有认识一些急救科室人员,就相对好一点,“他们帮忙宣传,而我们会给一点回扣。”
一名在厦门某医院急诊室工作的护士告诉南都记者,该医院的太平间对外出租给一个私人企业,其工作人员逢年过节会到急诊室送东西,比如水果、饼干和饮料等,要求多多照顾,并表示有外快可赚。这名护士透露,当有病人去世之后,如果家属愿意接受相关殡葬服务,护士会打电话通知太平间工作人员。遇到淡季时,工作人员还会来急诊室打听,“这个月送来的病人怎么这么少?”不过,也曾有家属投诉,这些殡葬服务收费不菲。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正规的丧家信源包括进入医院太平间的殡葬服务公司、殡葬代理专员等,“灰色”的信源则包括医院护工、120随车人员等。这些掌握逝者家属资源的中间人,在寿衣交易过程中获得了一定比例的提成,通常达到30%或50%。
提成最终落在产品或服务的标价上,寿衣只是丧葬服务的一项。
行贿官员垄断殡仪馆
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中,殡葬业连续多年榜上有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殡葬产业的发展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
2010年,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并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 .2 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不仅老龄人口居高不下,还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预测显示,205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
另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死亡人口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按照最低标准丧葬费用计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丧葬费,每年丧葬消费额近200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以及其他殡仪服务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对殡葬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国内殡葬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如此庞大的殡葬产业,关系到每家每户,为何一件寿衣会存在这般暴利?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助理王衍臻告诉南都记者,寿衣暴利现象的出现,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重要联系。在他看来,殡葬业和一般的行业不一样,它与人的精神、信仰联系在一起,文化色彩更浓重。
中国人比较忌讳生前谈论死亡,子女也不愿意在老人死后还对殡葬用品“讨价还价”。王衍臻表示,一些从业者针对逝者家属的心理弱点,故意抬高价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般是出了事情后现买寿衣,匆匆忙忙,当时也没有心思在乎价格,所以才吃了商家的亏。这不仅是市场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王衍臻建议,首先,社会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消费者心理被不法商家利用。但与此同时,也有消费者表示,其实寿衣存在暴利是众所周知,明摆着的事,可家里人去世哪还有闲心纠结价格。
此外,根据南都记者了解,殡葬行业存在的垄断现象是催生暴利的重要原因。去年8月,武汉市检察院侦办一起殡葬系统腐败窝案,揭开了殡葬行业垄断的黑幕一角。
据当地检察机关披露,有私人老板获得汉口殡仪馆骨灰坛盒销售经营权的垄断,成为汉口殡仪馆唯一的骨灰坛盒供应商长达11年。以此带来的是,进价不到1000元的骨灰坛盒身价翻了3倍卖到3000元,4000元的阿富汗玉骨灰坛盒被加价近4倍卖到近2万。而商户将垄断经营获得的暴利行贿给民政局领导、殡仪馆馆长以及其他官员,甚至按月“发工资”,其中有馆长每月“工资”5万。
不只骨灰盒,殡葬行业的多个环节都普遍出现过垄断情况。相比之下,寿衣只是其中不算突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