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曾经多次参与西沙群岛科学考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20 08:32:09
分享

西沙群岛是我国位于南海西北部的重要岛屿群。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西沙群岛与中山大学颇有渊源,历史上中山大学曾管理西沙群岛矿产。

1928年5月,在中山大学的积极推动下,由农学院院长沈鹏飞担任领队,地质学教授朱庭祜先生主持,一行15人乘海瑞号军舰前往西沙进行实地调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地质学家前往西沙进行科学考察。调查团对西沙群岛进行了为期16天的调查,并结合后期分析成果编写成《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同时,他们发现如果以西沙群岛建立海洋教育基地,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返回广东的中山大学考察队员将此情况向学校进行了汇报,最终结果是西沙群岛矿产由政府拨归中山大学管理。之后,中大曾作出多项开发规划,试图以西沙鸟粪矿与进口的智利硝石相配合,制成研造炸药的重要原料。同时中山大学农科系试图在广州近郊开辟第二实验农场,其肥料来源也选择了西沙群岛上的磷矿。

抗战胜利后,中国在完成对西沙群岛的接收工作后不久,即于1947年4月14日,派出考察队第二次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考察。中山大学团队以地理系教授王光玮为负责人,成员包括农学院陆发熹、生物学系的张宏达和李国藩。中山大学学者再次占到专家团队人数的三分之一,构成对西沙群岛进行第二次科学考察的重要力量。

中大与西沙群岛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得以延续。1980年,中山大学地质系的袁家义参与了一项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合作的海岸带调查项目,她与两位北京大学的同事到了永兴岛。1983年,“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团”由广州出发开赴南海,中大地质系教师梁百和参与其中。1987年,中大时任地质系主任黄玉昆正主持一项科研项目,为收集资料,项目成员邹和平、王建华和夏法踏上了前往南海的科考之路,西沙群岛便是一个重要的调查地。

2008年,中大成立了海洋学院,并组建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10多个海洋科学的主干学科方向。今年6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大筹建海洋综合科考船,科考船有望出海。强大的海洋学科群承载着中大学人的“海洋梦”,延续着中大与西沙群岛的缘分。(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