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空间广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10 07:34:39
分享

“中国与东盟各国资源和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尤其在工业产能方面,中国生产过剩的正好是东盟国家需要的,这时候适度输出也有利于中国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会长房秋晨7月7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东盟与中国“山水相连”,是我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传统市场和重要市场。据了解,2015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新签合同额363.1亿美元,占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的17.3%; 完成营业额267.6亿美元,占全球完成营业额的17.4%。

基建领域亮点频出

随着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并加强与东盟的产能对接,双方在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力工程等基础建设领域深入合作,成果颇丰。

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迅速。如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水电项目、越南的火电项目均有斩获,签约金额都超过10亿美元。近年来,东盟国家因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各国正大力发展电力,以满足居民和工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未来亚洲电力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房屋建筑领域保持稳定。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孟加拉国以及新加坡等市场业务规模位居前列。如孟加拉国湖城房建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4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还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投资业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进行了房地产开发业务等,为在该地区的业务增加了新的增长动力。

交通运输建设领域亮点突出。高铁“走出去”在东盟市场也取得巨大进展,中老铁路和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开工,中泰高铁也取得进展。

产能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与东盟的产能合作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一是,促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升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作为承接国际产能合作任务的排头兵,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优势产能进入东盟国家,承包工程项目将更多的以带资承包、建营一体化、境外园区开发等新兴业态展开,工程企业将逐步由单一的施工方转变为集规划方、投资方、设计方、建造方、运营方、维护方为一体的新型定位。

二是,对我国企业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国际产能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跨界经营、合作创新将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包括诸如高铁、核电、卫星通讯、生物医疗、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优势产能将进入东盟国家,跨领域经营、跨行业合作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企业因地制宜对现有业态和技术进行再创新,从而更好的承担国际产能合作的重任。以中泰高铁项目为例,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等行业龙头均先后参与到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最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签订;下一步中国核电、中国卫星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也需要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再创新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是,为中外企业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是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东盟国家对国际先进产能的“引进来”之路,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依托的国际产能合作为中外企业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未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将更多的以跨境投资等方式展开,中国承包商将与东道国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共同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合作过程中中方企业应更多承担起在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责任,关注中外员工的文化交流,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共同维护中国—东盟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升级。

“东博会”搭建产能合作重要平台

2016年9月,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举办,作为其重要展区之的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也成功举办了十二年,成为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受到了我国和东盟各国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十二年来,伴随着“东博会”的成功举办,超过700家企业借助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平台,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享受到“东博会”带来的商机和利益,开拓了东盟市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交建、中国铝业、中国电子、中水对外、中国路桥等40多家央企通过参展参会,加深了与东盟各国的互利合作,签署并实施了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第十三届东博会重点突出国际产能合作,本届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的除中国路桥、中水对外等承包工程企业参展外,参展企业还涉及电力设备、工程机械、工业车辆、建筑材料、电子通讯设备等多个我国优势行业,与东盟国家对接空间巨大。(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