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老炮儿”马术世界杯有话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09 11:31:20
分享

中国日报5月9日电 为期8天的浪琴表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第一、第二站的赛事8日圆满落幕。这场赛事聚集了中国最广大的马术运动人群,300多对来自国内外的参赛人马组合,从年仅八岁的小骑手到年过五旬的老将,无不诠释着马术精神和优雅魅力。黄祖平、刘同晏、哈达铁、李振强、张可这些马圈里的“老炮儿”们为我们讲述他们眼中的世界杯,以及他们对中国马术运动的思考。

哈达铁:培养马感,会让你进步更快

1982年开始接触马术运动,身为骑手也是教练,30多年来,在攀登这项运动高峰的道路上从不曾停歇。“马术是一项无止境的运动,其带给每个人的挫折、失败要远远多于成功”

“刚开始的条件挺差的,总共没有几个队,80年代马匹用的也是国产马,数量也不多。90年代左右每个骑手有一匹马就不错了。有时候经常没有马骑。”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马术运动的人,哈教练对当初这项运动发展的举步维艰深有体会。

哈教练认为有些马感不错的年轻骑手,在训练上若有更系统、更正规的引导,还能进步得更快。同时年轻骑手应该“多接触马房的工作,喂马,刷马,这样更了解马的话,从马感的角度会更好,进步也可能更快。”

哈教练认为中国家长,包括所有中国人的毛病都是比较急功近利,“光考虑输赢是不行的,其实这个锻炼的过程我觉得更重要。当然真正能拿到好成绩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需要过分地刻意追求。”另外对于马匹的选择,哈教练认为年轻骑手一定要骑受过专业调教的马,这样进步也会更快,“你要选很合适的马。好多马商们忽悠的比较多,新入门的马主,一般会听信与年轻的马一共成长什么的,这是不对的。买错误的马的人也比较多,包括我们自己也买过错误的马,这也是一个挺大的问题。”

黄祖平: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

黄祖平是我国第一批奥运会马术运动员、马术教练、祖平马业的创始人。36岁时才选择踏上马术运动的职业道路,14年来黄祖平在马术这条路上走得既艰难又幸运。

黄祖平认为马术世界杯举办六年来越来越成熟,它与其他FEI赛事共同为推广马术运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马术世界杯跟其他赛事不一样的就是“它有一个出口”。“比如我们的骑手赵志文,他就通过这项比赛成为了第一个参加世界杯总决赛的大陆骑手。这对这整个运动项目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而很多人参加世界杯也是因为知道那儿有一个通向世界的出口。”

近些年马术运动赛事越来越丰富,大家发现奥运冠军或高层骑手跟业余骑手打中低级别,不一定就能得冠军,就能拿名次。“我刚到德国的时候,认为高层骑手出去就得得冠军。事实不是这样。他要适应一匹新马,他的一匹成熟的马在打比赛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得降下来打低级别的比赛。”

“包括我的学生,你骑得不好,却拿了名次了,一下来,他就躲我。他知道没有骑好。”在马术比赛中,骑得好的骑手不一定拿了名次,而拿了名次的骑手也不一定就真的骑得很好。“只有你规规矩矩骑,最终你才能上得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骑马,可是在120-130CM级别上老是打杆,老是上不去。他如果不真正扎扎实实地练习,就永远上不去。等到他手里这匹马在这个级别上打得不行了,他再找另外一匹这一级别的马,他又不行了,还未必能拿到现在的名次。”

家长的虚荣心往往很强烈,教练需要学生的荣誉来收更多的学生,马场更是如此,这些都会给小骑手带来不小的压力。“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参与、勇敢而不是争名次。如果那样的话,他会骑得很痛苦,就没有办法持续这项运动。大家应该把正确的观念树立起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基础打好了,最后一定是一步一个高地。”

李振强:比赛推动马术运动的一切

李振强从马术运动的门外汉,到如今成为中国马术行业中名震一方的老炮儿之一,他的马术生涯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

李振强表示,自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从2011年落户中国开始,他一站都没有缺席过。几年的比赛,不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数量大大增加,李振强也看到了更多年轻的新鲜面孔。“骑手的变化在青少年身上尤其突出,五六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小孩而言是变化很大的。可能五年前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才刚刚接触比赛,现在成长到十七八岁,已经有好几人可以站在150CM的级别上了。马术世界杯是对中国马术运动的一个很集中很典型的体现,这几年的变化是很震撼的。”

李振强将自己的想法总结为“比赛推动马术运动的一切”,他认为,不管是政府支持还是民间自发举办,抑或是几方相互配合,比赛都极大地促进了马术行业的发展和振兴。“现在马术资源每一年都在翻倍的补充。以前一年引进中国的马匹只有二三十匹,现在引进的运动马匹数量几十倍的增长,背后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人才,包括从业人员也大大的增加,这个数量是很惊人的。”

通过对于中国马行业长期的观察和了解,李振强对于马术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也有自己的想法,“人们现在有一个误解,一提起马术就会想起顶尖的那一部分人。其实咱们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拥有马匹最多的国家,有很多蒙古马、改良马也可以从事马术运动。在俱乐部里面,很多初级的教育和马术运动使用的也是这样的马。这样的马价格不贵,谁都可以玩的起的,为什么不能平民化?我们常说110米跨栏,大家都可以玩,但是到顶尖的就只能想到刘翔了。”

刘同晏:马是需要关心、需要爱护的

内蒙古马术队运动员,中国顶尖骑手、资深教练,与马为伴几十年,是情怀亦是人生。

刘同晏强调青年人首先要做到的是更关爱自己的马匹,使马匹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才能在马术运动中发挥得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必定无法成为一名好的马术运动员。“作为马术选手,不管年龄多大,尤其是青少年骑手,首先应该是勤奋,因为两个生命之间的这种思想交流也好,技术交流也好,它需要与另一个伙伴相配合。马是需要关心、需要爱护的,如果没有这种很好的爱护、关心的话,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去各个俱乐部看,最多的骑手都是孩子。现在有一些条件的家长已经让孩子去从事这项运动。一有孩子来,他就带动了一个面,面越大,从事的人就越多。” 刘同晏认为经费不是主要阻碍这项运动走向大众的问题,“一般骑乘,作为爱好的话,一般家庭都能负担得起。不过如果走向深入的话,从事专业的话费用就很大,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

张可:我不怕输,我只担心不被超越

张可作为中国马术届元老级的骑手之一,赛场内外经常可以看到他身影。年近五十的他依然像阳光大男孩一样充满活力,春风满面。

采访过程中,张可的观点可谓犀利独到,对于骑手这一身份的认识,也有着深刻严肃的看法。“我经常和学生们这么说:你要做的是赢得更多的掌声,你要通过你的技术让观众们看明白,你和马的配合要华丽、一气呵成,而不是让别人为你提心吊胆。因为你是要去Show的,而不是来玩命的。”

作为在马场上叱咤风云多年的老将,回想起曾经的峥嵘岁月,张可感触颇深。“我们已经骑了三十年马了。我们当时和现在的年轻骑手,可以说完全是两件事。就像拿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和现在北京的CBD对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儿。我们曾经拉了一卡车的野马。直接把马轰下来跳到沙堆上。哥们几个抓,抓到哪匹就算谁的。我的两条腿都骨折过,都是骑生马,一蹶子就飞了。”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也有梦,可是吸引他们的事情太多。我们那个时代的梦想简单,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今天。”说起梦想,张可的眼中焕发出光芒,“你看希拉里,她六十几岁了还有梦想,她就是想做美国总统。对于年轻骑手来说,他们还有很多的时间,还有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想去参加奥运会,这就是你的梦想。到今天我的梦想也没有破灭,尽管我已经快五十岁了。我也知道未来的难点很多,时间、金钱,各个方面都存在困难,但我依然坚持我的梦想!”

(编辑:高琳琳 孙若男)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