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满月” 新设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超35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2013-10-30 10:49:06

自9月29日正式挂牌至昨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满月”。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公布,截至28日,自贸区共有233户企业获颁证照。截至10月25日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已超过35亿元。

而让业界担心的是,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实行的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注册门槛大幅降低,会出现以投机炒作为目的的壳公司。不过,数据显示,新设的企业中,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00万至1000万元的正常区间,并不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 赵晓娜

208户新设企业入驻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公布,除首批25家获证企业外,自10月1日至10月28日,上海自贸区共有208户新设企业获颁证照,较去年同期试验区辖区内设立44户企业增长近4倍。

208户新设企业中,包括内资企业188户、外资企业20户,中外资银行入驻积极性极高。就在上海自贸区挂牌当日,工、农、中、建、交、招商、浦发、平安、花旗和星展共10家中外资银行宣布自贸区分支机构成立。

10月期间,汇丰、渣打、恒生银行也纷纷宣布成立自贸区支行。据新华社数据,目前上海自贸区共有23家金融机构入驻。

另外,在试验区新注册的208家企业中,约60%是贸易企业,逾30%是服务企业,包括总部经济、跨境电商和融资租赁等。

到目前为止,入驻自贸区的热情仍未减淡。据披露,目前已有1528户企业办理了名称核准手续,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设立的主要对象。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最大卖点。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以工商登记改革和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投资制度创新,正在发挥非常显著的效用。

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

然而,试验区实施工商登记改革后,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企业注册门槛大幅降低,不少中介甚至报价2.3万元(含注册地址年租金)即可注册一家企业。有人士担心,随着注册地址逐渐消耗,自贸区可能会出现以投机炒作为目的的壳公司。

不过,这种担忧并未兑现。截至10月25日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已超过35亿元。新设的企业中,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正常区间。

其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7900万美元;最低的上海加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其注册资金为3万元人民币,并未出现注册资本过高或过低的极端情况。

上海自贸区相关方面给出的对策是,“宽进”后进行“严管”。以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例,一般采用铁丝网等物理围网,而自贸试验区将探索电子围网的管理手段。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上海自贸区内已实行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其中,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通过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将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将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蒋明康则表示,希望在试验区内,建立国内最高标准的信用体系。

金融方案细则将发布

伴随着已公布的改革措施的落实,市场对于更多政策的公布与落实也充满期待。而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则备受关注。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就提出,“在试验区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

不过,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细则仍未落地。对外经贸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改革方面,虽然整体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对金融改革的步伐、辐射范围还并不确定,因此迟迟未推细则。

据经济参考报昨日报道,央行针对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方案细则已获批,将按照国务院要求择时对外发布。

戴海波则公开透露,上海自贸区方面正与上海市金融办、一行三会紧密合作,支持央行加快假设自贸区资金监控系统,并对区内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查,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抵账,为金融改革做好准备。

刘宝成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改革大框架出来后,自贸区的各项政策又将陆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