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被指太重“盈利”沦为“洋应试”

作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5-15 09:04:16

一些所谓的“国际班”将课程教育、语言教学和

留学指导等工作分包给外面的培训企业和中介机构

“许多院校和教育机构虽然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热情高涨,但并没有真正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也不够注重办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其盈利性太过明显。”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近日在2013国际学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我国国际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际教育不断升温,其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12年间,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国际学校数量从22家猛增至338家,其学生入学人数增加了25倍,达18万多人。相应的,社会上关于国际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模式仍遵循应试逻辑以及认证体系错综复杂等诸多问题的讨论与争议也不曾中断。

“我到一个二三线城市,这个城市批了7所国际学校,但没有一个学校上国际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连一个外教都没有,完全是赶时髦搞了一个国际学校。还有的国际学校,打着国际学校的招牌,只请一两个外教教英语,实际就是高收费。”枫叶教育集团董事长任书良在论坛上如是说。

这位中加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代表还发现,一些中小学开设的国际部、国际班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他说,由于准备不充分、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一些所谓的“国际班”只是将课程教育、语言教学和留学的技术性指导工作分包给了外面的培训企业或中介机构。

“这就是赚学生家长的钱!”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柳俊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一些打着‘国际学校’或是‘国际班’的中小学,在师资等条件还未准备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上马国际项目,其目的昭然若揭,一个是装潢门面,一个是敛财。”

然而,对于国际学校存在的乱象,负责审批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却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书良说,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甚至连国际学校的概念都不清楚,“甚至有的地方官员认为,叫国际学校就只能招收国际学生,这个在民办教育法里边已经没有障碍了,只是我们现在一些观念还跟不上的地方官员在这个问题上依然纠缠不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