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承载力蓝皮书发布 北京人口数量超出承载力

作者:张然 来源:京华时报
2013-03-20 09:12:31

京津冀作为中国首都所处地域、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之一,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最大极限能承载多少人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出的“短板”?昨天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以及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完成。

报告首次对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数据。其中,北京市2011年常住人口已达2018.6万人,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已经超出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力成最大短板

蓝皮书指出淡水资源是京津冀区域承载力的最大短板。作为“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m,按照2011年末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m,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的重度缺水标准。

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6m,约为当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即使是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市行政区水资源也极为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

蓝皮书显示,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m,天津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279m。以此推算,北京市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60%;天津市的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431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38%,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839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74%。由此可见,京津冀当地水资源量难以支撑现有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与此同时,北京和天津的现实供水量均高于当地水资源量。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m,近年来用水总量在35亿m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m,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的调水来弥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天津市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2亿m,近年来用水总量约23亿m,用水缺口约11亿m,主要依赖引滦工程和引黄工程的调水来弥补。

北京水资源缺口22.7亿m

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中国科学院石敏俊教授介绍,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消费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水资源和跨区域调水的“看得见”的水资源;另一部分是隐含在区域间商品与服务贸易中的“看不见”的虚拟水流动。本次研究既包括直接的水资源消费,也包含间接的水资源消费,即隐含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虚拟水。

根据测算,现实供水量与实际用水需求之间的缺口,北京为22.7亿m,天津为8.1亿m。课题组专家指出,京津冀地区的水危机是京津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