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妙解民意:百姓声音是政府工作的良师

作者:汪文品 来源:新华网
2012-10-12 16:18:56

镜湖区妙解民意:百姓声音是政府工作的良师

8月17日,在镜湖区天门山街道“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76岁的昂朝英大妈根据周四在《大江晚报》上看到的“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公示信息前来反映生活困难。

近年来,“民意”一词成了各类媒体上的高频词。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上如何体现民意?民意的分量有多重?芜湖市镜湖区面对社会管理新形势,给出了四个响亮的“关键词”,让政府决策与百姓民意水乳交融。

遵循民意指导

关键词:请进门

怎样叫把民意请进门呢?镜湖区委书记卢仓报这样回答,“让群众形成定势思维,有任何事情就直接找街道‘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为了确保群众对“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的知晓率,镜湖区政府要求所有公示信息要最广泛地通过媒体公示、政府网站公示、走入小区公示。因为区领导班子想把所有有诉求的百姓都请进工作室,尽最大可能地倾听百姓心声、解决百姓困难。“想天天去工作室接访”是这位基层区委书记最直白的心声。

问计于民促发展,问需于民保民生,问政于民保稳定。

成立于2010年的镜湖区“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如今已经在群众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及时反映民声、吸纳民意。代表委员们通过在工作室的统一接待、深入社区走访到户,吸纳了大批以往“沉没的民意”。

政协委员程益先是一名高级工程师,首次到北京路街道参与“两代表一委员”接访工作让他体会到,基层工作非常细致繁琐,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个体事件有的是系统问题,这的确只有实实在在地频繁接触、大量了解,才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通过走访、接访“请进门”的民意被大部分代表委员纳入议案、提案,而后转换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据悉,两年来,镜湖区有130多份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落地”实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今,镜湖区一些重大项目决定建设前,街道、部门都主动要求代表委员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人大代表曾舸在当地一家物业公司任职,对物业管理的政策、相关知识、服务理念非常熟悉。她告诉记者,“调处工作不仅需要服务理念,更需要责任意识。”参加基层接待的代表委员列席重要会议能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吸纳合理意见,进而调整完整工作方案,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许多民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化为职能部门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我党优良传统,在镜湖区被生动地诠释了。

激活“源头治理”

关键词:走出门

荆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孟祥达随身带着一本厚厚的走访笔记,专门记录了辖区内困难户、所有拆迁户的基本家庭情况和家庭困难。这是他多年来坚持“走出门”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使得他平时就能了解各家各户的困难,轮到给拆迁户做思想工作时,“代表委员直接找到他最要好的朋友、街道工作人员、政策法律专家一起上门解答完拆迁户的疑问和诉求,问题就一个个顺利解决了。”

有着近10年基层调解经验的党代表周逢涛认为,代表委员在参与矛盾化解工作时必须“走出门”深入到基层社区。除接访、约访群众外,还采取走访、上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察民情、汇民意。“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还没开,外面就有人在等着,这样的被牵挂、被寄予期望,也让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要尽职尽责才对得起这份工”。周逢涛告诉记者,基层繁杂琐碎的工作让人感觉很充实。

两年来,镜湖区“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基层社区、农村走访3482户,搜集各类问题2376个,帮助调处解决2251个,代表委员参与走访率95%以上。

管辖着镜湖区49条道路建设的区住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在7月的上门入户大走访中,我本人接到了30多件求助,所在整个部门接访并解决了220多件居民诉求。其中,98件都是物业管理投诉。”正是了解了这些情况,镜湖区政府下决心以新的管理方式化解物业“老大难”问题。区委领导们感慨地告诉记者:“走出门”是让代表委员集思广益的最佳途径,有利于从矛盾诉求点和源头解决问题,有利于把矛盾纠纷扼制在萌芽状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