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了解中国政府内政外交的“窗口”

来源:新京报
2016-03-16 08:08:00

  全国两会的“压轴活动”——总理记者会,将于3月16日上午举行。

总理记者会:了解中国政府内政外交的“窗口”

  “政事儿”注意到,李克强任总理以来,已经举行过三次总理记者会,今年是第四次。

  在李克强的前三次总理记者会上,他一共回答了40多个中外记者的提问,主题涵盖经济、民生、改革、环保、外交等。同时,李克强每年都会回应一个反腐相关提问,这是十八大后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总理记者会是了解中国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对政府的一次“大考”。1991年,时任总理李鹏受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邀请,首次成为记者会的主角。而真正常态化、制度化则是1993年,时任总理也是李鹏。

  “政事儿”注意到,从1993年开始,在先后四任总理的20多次总理记者会上,他们共回答了300多个问题。

  李克强

  “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

总理记者会:了解中国政府内政外交的“窗口”

  2013年3月1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

  两天后的3月17日,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与中外记者见面。这也成为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的“首秀”。

  李克强在回应“新一届政府将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让人民对反腐败更有信心?”时表示,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2014年,有记者提问“中国的反腐败会不会是一阵风?”李克强说:“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

  2015年总理记者会时,已经有几十个省部级官员落马,其中包括国务院系统的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记者提问:“多只“大老虎”落网了,那么您认为如何从制度建设这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反腐?”

  李克强说:“要推进体制改革。比如简政放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坚决打掉寻租的空间,铲除腐败的土壤,因为很多腐败分子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寻租。”

  “政事儿”注意到,在三年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也会有一些个性化的表达。2013年,记者提问时说,总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双手打手势超过了有30几次。李克强回应称,刚才记者先生提醒我,手势多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就会不太注意听我回答的内容了。

  2014年,在回应雾霾相关问题时,李克强说,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

  去年总理记者会,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有关“电子商务”相关问题时,李克强说,在场的各位都有网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有做广告之嫌。

  最后,当主持人傅莹宣布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说,大家都知道,记者招待会是由主持人来决定的,尤其主持人又是女士,我要尊重女士。

  温家宝

  “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王立军事件’”

总理记者会:了解中国政府内政外交的“窗口”

  温家宝2002年当选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

  2003年3月18日上午的总理记者会是温家宝的“首秀”。在回答问题之前,温家宝发表了一段大约500字的开场白: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得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中南海工作了18年,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这使我更深的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