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新定位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6-03-02 14:59:36

  从机构来说,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早就明确,作为协商民主专门机构则赋予人民政协工作更为丰富的内涵。政治协商机构与协商民主专门机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协商民主的全部。有研究者纠结于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中央从“专门机构”定位人民政协,解决了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问题。

  人民政协的主要功能是协商。从实践的历史脉络看,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人民政协这个扎实基础、宽阔平台和经验支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阐述的内容以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体。协商的主要功能决定了人民政协机构协商的专门性。在《意见》勾勒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架构中,人大、政府是组织机构,但不是专门进行协商,基层有各种机构,但没有明确规定的协商机构。而且,这个体系架构体现的七种协商中,政党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都与政协协商直接相关。另外,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协商概念,如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等,这些协商的运作当然有对应的领域或部门,但与政协协商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这都表明,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三、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政协协商如何作为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中大有可为。

  第一,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增强协商实效、提升协商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协商就要真协商”。人民政协如何做到“协商就要真协商”,基础工作就是努力将自身制度建设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紧密相结合,立足效果和效率,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为协商内容落实、协商议题提出、协商方式设计、协商舆情公开、协商过程监督、协商成果转化提供保证。

  第二,发挥人民政协资源优势,寻找与政府协商的连接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由各种协商渠道有机组合而成,协商内容、问题和领域的不同形成渠道的类分。政府协商涉及权力公开透明、公共政策制定、社会资源配置,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政协汇集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是贮藏方方面面专业知识的智慧宝库,具有助力政府协商的独特资源优势。人民政协如何通过反映社情民意、组织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协助和促进政府协商?是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的重要任务。

  第三,加强人民政协与其他协商渠道的结合,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体系合力。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不仅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使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成为常态,而且还要在加强与其他协商渠道的沟通合作中发展和丰富协商民主新形式。政协协商要避免“自娱自乐”现象,必须打通与其他协商渠道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内部如果各自为阵,就难以产生合力。人民政协与人大制度的互动关系,与政党、人民团体的内含关系,决定了在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合力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主动地联系、沟通其他协商渠道,是人民政协发挥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的应尽职责。

  第四,借助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经验,推动协商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各种协商形式的实践时间、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意见》对七种协商形式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前六种使用的是“继续重点加强”,最后一种“社会组织协商”使用的是“探索开展”,表明它是协商民主发展新的增长点。可以肯定,随着实践深入发展,还将会有其他新的协商形式丰富补充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看,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时间长,经验丰富。与其他协商形式、渠道相比,理论相对更为成熟。因此,人民政协有义务把长期积累的政治协商经验运用到协商民主新增长点的开拓中,并拓展人民政协大有作为的新空间。

  第五,强化人民政协工作大局意识,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民主治理和法治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如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人民政协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必须在职能履行中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时代新贡献。(作者: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