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或许真的像面镜子,你身上的能量越正面,反馈到你身上的也会是正面的东西
当晚志愿服务结束后,大家在广场上围成一个圈,即时分享心得。
穿着灰色高领毛衣的黎国海一声不吭,他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也是曾经受帮扶的一名露宿者。他的声带有些问题,说话不清晰。父母离婚后留下他和弟弟没人管教,从梅州到广州路上又把身份证丢了,他在泰康路露宿的时候遇到了志愿者。
志愿者嘘寒问暖帮他找工作,尽管因各种不适应而不断失业,但他一有时间就跑来帮忙。
起初,在学校教设计的杨绘,不太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觉得男人应以事业为重。但他偏偏有一个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女朋友,周末或休息时间总不见人影。杨绘试图劝导女朋友不要做了,没想到反而被“拉下水”。
“要不自己回家,要不一起去服务。”一次刚逛完街,女朋友说约了一帮志愿者。
就这样,杨绘带着不太愿意的情绪接触了露宿者。
“他们的正面思想打动了我,虽然身体有残缺,或者不善言语。”杨绘举了个例子,“小胡子”被嫂子赶出家门而露宿街头,当志愿者给他送去被褥、衣服时,他却拒绝了,“给六二三路的街友,他们比我更需要”。
露宿者的话触动了杨绘的内心。他说自己以前误读了这些人,真正接触后,他才发现,这个几乎被遗忘的人群,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努力去实现。
“人生也或许真的像面镜子,你身上的能量越正面,反馈到你身上的也会是正面的东西。与其说是在帮助他们,更多的是相互陪伴,倾听彼此的故事。”第一次参加服务的何燕菲,紧张之余,希望尝试改变、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拥有更多正能量。
26岁的小佳,是广青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队长、关怀街友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她对此颇有感悟。
曾经有一位街友对她说:“我在这里睡了这么多年,在我身边走过无数的人,但从来没有一个人看过他一眼,更别说像你这样蹲下来和我聊聊天的。”
露宿者的这句话让小佳意识到,“尊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和渴望。
干了6年志愿者,露宿者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依然能让她感动很久。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公益服务中心,完成了从物质帮助到心灵关怀的转变。
夜已经深了,即便是露宿者,也已经在瑟瑟寒风中沉睡。志愿者也陆续离开广场。他们已经约定好,下一个周六,大家还会出现在露宿者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