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阳:刻录活态乡土样板

来源:浙江日报
2014-09-24 13:23:07

“最后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阳:刻录活态乡土样板

“最后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阳:刻录活态乡土样板

跨越千年历史记忆 刻录活态乡土样板

  松阳:“江南秘境”今朝更迷人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花浮云海外,养心山水间。

  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这些美妙的诗句,都在意指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松阳。浙江省丽水市最早的建置县,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华东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聚集地。这座古县,走过千年时光,带着历史的尘埃,静静守护在松阴溪畔,正以质朴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她那充满传奇的迷人魅力……

  古韵留存 沉醉千年

  ——人称“最后的江南秘境”

  “地名松阳,水名松阴,负阴抱阳,化生万物,天人同构造化地;仙人府地,风物宜人,物阜咸丰,人杰地灵,福被苍生佑万民;长松当歌,古邑如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桃源胜境不老情……”

  一段诗文,让人顿生仰慕之意。松阳之古,还来自当地人的自豪:素享盛名的处州府,竟始于松阳的古市镇!

  建于东汉建安四年的松阳县,1800多年来,为古城积蕴了丰富的文化因子。浓厚的耕读文化、风水文化、商贾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养生文化……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兼容并蓄,完美融合。

  “处州吃粮靠松阳”。松阳的农耕经济,曾在处州10县中独领风骚,农耕文化积淀深厚。县域中部的松古平原,史上以产粮著称、富庶一方,宛若金瓯玉盆,置身于群山环抱之间,阡陌纵横,良田千顷,自古有“处州粮仓”之美誉。

  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东方比萨斜塔”延庆寺塔,现存石墩木构廊屋桥之典范的普济桥,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家大院、进士牌坊、三庙(文庙、武庙、城隍庙)、刘氏祖居门楼、石仓乡土建筑等大批遗存,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国家级非遗松阳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至今。

  松阳自古人文鼎盛,人杰辈出。涌现了唐代越国公、养生鼻祖叶法善、“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张玉娘、南宋左丞相叶梦得、明《永乐大典》总编王景等一大批杰出人士。松阳还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安岱后村被誉为“浙西南的井冈山”。早在14年前,松阳即成为省历史文化名城。

  县城西屏,迄今已逾1200年,去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大大小小的街巷,自然舒展成“美”字型。走进西屏古街,商肆连绵、坊塔散缀、贸易繁盛、古风依旧,俨然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那幽幽泛光的青石板路,雨水滴答的屋檐,嘎吱作响的木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时飘来铁锅中沸腾着的水牵面味儿,无不给人古朴、宁静与淡雅之感……

  “原处州府府址的古市镇,是丽水市最老的集镇。”听着介绍,徜徉其间,卯山俭公祠、八村潘家祠堂、东角垄赖家宗祠、珍珑棋局迷阵村、刘边明朝门亭、后街清朝城门楼等历史文化古迹,一一古朴相迎,仿佛来到了那遥远的府城……这里是叶法善的修炼地,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长达千余米的历史街巷格局完整、风貌古朴,历史建筑集中成片、种类丰富……

  俯瞰松古盆地,松阴溪水一脉穿城,注入瓯江;百余座传统村落,星星点灯般散布于松阴溪两岸,其中有8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村貌完整,文化传承丰富,建筑风格各异,有高山阶梯式、傍水式、平谷式和客家古村落等,有民居、桥梁、庙宇、祠堂、水井、街巷等历史文化古迹、乡土建筑,还有着松阳高腔、木偶戏、竹溪锣鼓、山边马灯、迎神赛会等各类民风习俗和传统技艺。它们多形成于明清和民国,完整保留了“山水—村落—农田”的原始生态格局,被赞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今年,松阳又有49个村申报了中国传统村落。松阳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正日臻完善……

  保护为主 活态传承

  ——发展中延续城市记忆

  “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源,是承载松阳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田园松阳’迷人神韵的重要载体。县委、县政府把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摆在了全县战略的高度来扎实推进。”县委主要领导说。松阳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保护工作协调委,设立“保护管理办公室”和保护利用发展有限公司,形成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模式,加快构筑融资载体和项目实施主体,着力推进保护项目实施。

  将名城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定了历史街区,认定了历史建筑,分层次、分重点进行保护。将北直街、汤兰公所-文庙和南直街3个省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核心保护区范围。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古树古木等实施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已挂牌保护历史建筑103处。制定了“保护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着手实施历史街区保护维修工程,优化老城区环境,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已完成南直街300米路段道路改造和管线下地,启动了核心保护区抢修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以保护性修缮利用为示范,引领街区房屋业主们申请修缮利用,调动居民保护和改造传统民居的积极性。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的延续性。松阳注重以动态的历史观来考量城市的发展。在保护过程中,不采取突变式改造或一刀切方式,而是采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保证城市发展中文化和精神的有机延续,呈现各个时期的历史真实。

  “百余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生生不息,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绵延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和亘古不灭的生命力。它们不仅仅是文化资源,更是松阳不可多得的经济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县政府主要领导说。松阳出台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传统民居改造利用等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活态保护的措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构建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挂牌保护、活态保护、共赢保护、合理保护机制,极力唤醒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沉睡资源……日前慕名到此采访的中央媒体团,对此大为称赞。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全县传统村落资源普查和数据库建设,编制了石仓、界首、吴弄等6个省级名村的保护性规划,以及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规。对每一个传统村落的村庄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努力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有机结合。

  “作为我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松阳在整合全县涉农资金的基础上,还每年安排2000万的资金,用于名城名镇名村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足见松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力度和决心!”我们不胜感慨与赞赏。

  保护优先、有序实施。建立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金整合、考核督导等机制,研究部署和统筹协调;成立专家委,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成立研究会,编辑、出版介绍松阳传统村落的书籍,编制乡土教材,做好文化传承;将保护发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衔接,使人们留在村落,自觉保护村落,促进传统村落永续发展;通过发动村民参与、政府资金引领、引入工商资本等措施,激活传统村落资源……一切的一切,其举措之新,力度之大,实为各地所罕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