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那么这条路上的脚印不仅在长度,而且更多在其宽度;掂量一个人的社会作用有几斤几两,不是地位和职位,而在其温度与高度。”这是一名基层党员写在自己读书笔记里的话。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位淳朴的陕北汉子,几十年如一日,牢牢根植于基层文化这块沃土,用手中的笔和心血默默书写着人生,记录着有温度与高度的故事。他就是共产党员刘世彪同志。
刘世彪,男,陕西佳县人,1976年参加工作,1978年入党。其父亲曾是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兵,因解放榆林战争负伤退役返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陕北,人们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他家兄妹多,生活更是极度困难。一次随父亲上山放羊,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别再跟着放羊了,要好好上学读书,将来能为社会做点啥事。”父亲还对他说:“咱这地方这么穷,不怨天不怨地,怨的是人们没文化没思想。”父亲的话牢牢地印在他的心里,他开始上学读书。
触动最深的也是母亲。60年代后期,大哥在省城当工人,多病的母亲每日总盼着大哥来信,一家人不识字,每次大哥的来信总是去找村里唯一识字的会计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年腊月的一天,大哥终于来信了,母亲十分高兴,拉着年幼的他去找会计念信,到会计家一看,门锁着,邻居说会计外出跟工过年才回来,母亲很失望。到了大年三十,母亲又准备找会计去念信,但因肺气肿病发作怎么也走不动。大年初一天还不亮,母亲因病离开人世,放在枕边的那封信,她最终没能知道里边写的是什么,只是临终前含糊不清地留给世彪一句话:“好好念书,好好活人!”
此后,世彪每日刻苦读书、练字。家里没有写字台,就让大人弄来石板支起来写字,没有钱买墨汁,就自己爬上土窑洞的烟洞挖来烟煤替代,没有纸张,就土坡上写,雪地上写,将写过的作业本子反过来写……他立志要学好文化服务周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976年他高中毕业,也不能高考 。班里有不少同学选择了当兵当工人,离开贫穷的陕北,世彪却选择回村任教。当时民教国家每月仅发6元津贴,但在世彪心目中,这是一笔可观的待遇,他任劳任怨,一心扑在教学上。当时的山区学校面临的都是教室少教师缺乏,学生数量少开设班级多的现状,针对这种实际,他就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终于研究出了一套切合偏远山区教学的方法——复式教学法,得到了省地教育部门的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也在各地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他的多篇复式教学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发表,他也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奖励。
1982年基层兴办文化站,佳县木头峪乡政府选择了他。文化站设在黄河岸边的木头峪村,乡政府交给他的仅有5孔窑洞两间平房,里边设施空空如也,工作从何着手,世彪有些犯难。
“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一旦选择就不能退却”。这也是他读书笔记中的一句话。当时的待遇每月仅30元钱,他就在家里牵了毛驴套上板车,装上铺盖、口粮及锅、碗、瓢、盆进了站。为了让站上活动早日起步,他想出了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方式,在全乡广播上发了倡议,发动群众捐书捐物办站,每人一本图书,每人一颗鸡蛋,也有的捐来桌凳、棋、牌等物品,站上很快办起了图书阅览室,游艺活动室,晋剧俱乐部,还有 书 画培训班等,文化站也很快成了周边群众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也成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阵地。
80年代初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有一部分青年人因一时找不到赚钱门道而游手好闲,甚至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影响社会治安。针对这种现状,世彪就组织了五六十名青年人,成立了木头峪民间职业剧团。早在1947年,这里曾有一个群众剧团,在佳县白云山为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唱过戏,毛泽东以“亚洲司令部”的名义给群众剧团赠了锦旗,上书:“与时并进”。世彪邀请了一位当年给毛主席唱过戏的老戏骨出山,既当导演又兼团长,既唱传统戏又演新节目,走村串镇常年活跃于黄河中上游一带,活跃了偏远山区的群众文化生活,也为这部分年轻人解决了就业问题。1985年10月,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木头峪乡文化站为全市先进站,刘世彪同志评为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
该年夏天,世彪与妻子订了婚。妻子是黄河东岸一村庄的,婚礼日期本择在中秋时,只因站上一人一手工作太忙,故将婚礼日期推到了农历十一月中旬。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小雪时节,俗语有“小雪流凌定流凌”之说,若黄河来凌,船只便无法运行。怕啥来啥,就在婚礼前夜,寒风凛冽,黄河上的凌块又大又密,简直罩住了整个水面,那天娶亲的人站在河边整整等了一天,而船只却无法下水,太阳落山时只得转头返回。过了10多天后,黄河可以开船了,世彪才只身东渡接回妻子。
“文化工作虽说是务虚的工作,但做起来还得石锤实打。”这也是他写在读书笔记里的一句话。无论形势复杂多变,他始终没有动摇搞文化工作的信念。20世纪90年代,也是一切向“钱”看的年月,同事同学纷纷经商下海挣钱,一些好心的人也对他说:“群文就是‘穷文’,文化是文不来钱的。”他反复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得一鼓作气耕耘到底。
90年代初他调到县文化馆工作。此时的他深感自己的水平不适应本职,他想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充电”,那自己就会不适应本职。
首先,他从提高党性入手,学习党史、党章及相关的党建知识,记笔记,写心得。为了更为系统地学习党的知识,并与其他党员同志看齐,他还报考了省委党校,考取了经济管理专业。当时接到入学通知后,自己手头没钱交学费,便向同学借了500元钱交了学费上了学,学习三年后毕业。他从小喜欢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为了向专业化方向靠近,他给自己约法三章:每天临写碑帖6小时,每年外出培训2次以上,书写费用全部自费,外出学习培训费用不找单位报销。这些年他参加过中国书协及省市书协大大小小培训多次,从未向单位报销过费用,他用的笔、墨、纸、砚从未向单位张过口。他所追求的,就是要利用文化这块阵地,将耕耘的收获为社会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实事。
利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素质,这是世彪早已瞄准的一个课题,2000年他创办了陕北世彪书法社,利用了县文化馆一间房子,在自己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钱简单装修,并买了空调、桌凳及其他培训设施,制定章程,自编素材,自己担任教师,用写中国字这种形式,培养青少年好学爱党爱国的热情。从2000年第一批学员培训开始,从未间断,每年四期,包括上下学期,寒暑假,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既是保洁又是保安,里里外外一把手,20多年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书育人之道,使学生有兴趣学而且学得快,成才率也高。如他教学中应用的“一中”“二藏”“三要素”“四法”“五指”“六诱导”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所谓“一中”是从教学生中锋运笔中,启发学生在做书时感悟做人的道理,要行端表正,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二藏”指书法中的藏头护尾,启发学生凡事要沉气稳实,厚积薄发,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三要素”是在书法的起、行、收笔法中,启发学生做人做事得有始有终,始终如一。“四法”是指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通过“四法”教育使学生懂得,凡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人要群居守口独处守心,只有从小事做起方成大器。“五指”是指五指执笔,启发学生,将自己的五指分别理解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要全方位发展,缺一不可。“六诱导”是“形”、“声”、“意”、“静”、“趣”、“冶”。从汉字的形美、声美,意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中国娃。“静”、“趣”、“冶”是要求学生在书写时身直、肩平、头正,平心静气,既练字又练身;教学中讲古今名人治学做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爱中国文化,下苦功善思考的能动性;通过一系列最适合青少年的教学方式,既教书又育人,既淘情又冶性。20多年来,刘老师培养了学生3850多人,其中有2250多人都走出了大学校门并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社会的有用人才,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了大、中、小学校的书法教师。
佳县是一个刚刚脱贫的县,20多年来,他教的学生中,每年他要为8到10名贫困家庭孩子免除学费,还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孩子无偿供给毛笔、纸张、墨汁、衣服等 物品,多年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物品价值98000多元,给困难家庭学生免除学费180000元。他的心血没有白流,他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00年2月,他获得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艺术教育园丁奖”;2000年6月,获得人民日报社、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素质教育优秀奖;2010年2月,在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四部门组织的“全省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他获得“伯乐奖”;2010年7月获得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优秀辅导教师奖”;2019年6月,获得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优秀园丁”奖;2016年,被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市文联、市书协等单位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22年,评为榆林市五好老干部党员;2024年评为榆林全市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
2015年,中国日报社就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专题采访了他,对他的教育举措予以高度评价,并将访谈刊发在中国日报国际版11月6日中心位置。
刘老师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红色资料收藏。多年来,他深入造纸厂,废品回收站,社区村镇收集了大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出版物,如50年代的红旗杂志,国家和省市报纸,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中苏友好画报,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中国农民、中国妇女,新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新华文汇等杂志,约2万余份。一般人认为是废品的东西他却觉得是宝贝,刘老师将这部分红色资料,作为赓续红色基因的传统教材,运用于青少年基本素质教育中。这些在当今难以觅见的资料,使青少年们大开眼界,广增见识,耳目一新。一堂课,是写字技能培训,又是提升素质的阅读,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德智双收事倍功半的效果。
刘老师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与女儿在西安工作,二儿子在北京工作,前些年他退了休,孩子们要接他到大城市居住安度晚年,他却说:“家乡需要我,我不能离开。”
前些年,一个个走向社会,成人成才的莘莘学子,感激他,爱戴他,联名给他送上了一块匾额——《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