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竞逐创新赛道

新华社记者孙晓宇、姜赛、魏海  黑龙江厚重的工业底蕴孕育了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一批被称作“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是大型发电装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

“大国重器”竞逐创新赛道

来源:新华社 2023-09-07 12: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哈尔滨9月6日电 题:“大国重器”竞逐创新赛道

新华社记者孙晓宇、姜赛、魏海

黑龙江厚重的工业底蕴孕育了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一批被称作“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近年来,这些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基石。

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摆放着即将发货的支承辊。“这种支承辊看起来就像大号的擀面杖,是轧钢厂轧制钢板的重要部件,汽车和轮船上所使用的钢板,都是由它一点点擀薄生产出来的。”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景奇说,企业占据国内支承辊近七成市场份额。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现场。新华社记者孙晓宇 摄

张景奇说,支承辊是公司自建厂之初便生产的主要产品,多年来,他们不断提升锻造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硬度、耐磨度等性能指标。“最初轧钢50万吨时就需更换支承辊,如今轧钢200万吨至400万吨时才需更换,支承辊寿命不断延长。”

“我和我们的创新团队在核电装备、石化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为企业赢得了国际市场话语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说,他身后号称“轧机之王”的5.5米支承辊由499吨钢锭制造而来,打破了传统的操作方法,填补了国内此项产品的空白。

“只有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才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别人干不了的,我们一定要能干成。”刘伯鸣说,依托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他将自己数十年来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发挥技能人员的核心力量,为公司赢得了更多订单。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是大型发电装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在水电、核电、煤电和气电等方面,我们整体市场份额和订购额逐年增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哈电股份副总裁、电机公司董事长王贵说,今年上半年,哈电集团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6.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0%,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发电设备部件。新华社记者孙晓宇 摄

“正是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产品和品牌,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王贵说,他们不仅输出设备,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还可以对既有电站改造升级,提升运行效能。截至2022年底,他们的产品已经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工程业绩近5000万千瓦。

“今年我们集团公司共招聘670余名应届大学生,其中很大比例来自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王贵说,他们将争取多拿订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编辑:杨晓凡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孙晓宇、姜赛、魏海)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