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五金”小镇的“氢”装出发

走进丹灶小镇,这辆身上带有氢能标识的公交车是记者第一个看到的氢能元素。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未来氢气的主要来源,这个基地的投产降低了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的成本50%—60%,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

【一线调研】“五金”小镇的“氢”装出发

来源:央视网 2023-05-15 10: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丹灶是广东佛山的一个小镇,全国近两成的五金产品都出自这里,然而,最近它却因为氢能而引发了关注,这样一个“五金”小镇,如何跟新兴产业氢能产生关联呢?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走进丹灶小镇,这辆身上带有氢能标识的公交车是记者第一个看到的氢能元素。车顶上的氢气瓶是它的动力源,氢气通过电化学反应,就可以产生电能,带动车运转,6个氢气瓶装满可以跑三四百公里,排放的只有纯净水。就在不远处,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也是氢能的。

记者越深入小镇,发现氢能的身影越多,氢能几乎已经参与到了小镇的交通、工业、农业等等领域。一个“五金”小镇,为何有这么多氢能应用?

2019年开始,我国氢产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22年,国家发展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开始逐渐释放,丹灶也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发展氢能项目。

一边引进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一边打造科研基地,吸引全国的氢能人才和科研院所落户丹灶,很快,丹灶就补齐了氢燃料电池及系统八大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就在几天前,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在丹灶投产,这个基地制造的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绿氢设备。

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未来氢气的主要来源,这个基地的投产降低了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的成本50%—60%,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丹灶项目计划投资规模超40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同时,丹灶还引进了百亿级氢能新材料项目落地,将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进程。“五金”小镇开启了“氢能”发展新征程。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