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他们,让敦煌不再遥远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采集人员熊业腾在洞窟内调试设备,准备进行壁画图像采集(4月25日摄)。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采集人员熊业腾在洞窟内调试设备,准备进行壁画图像采集(4月25日摄)。

年轻的他们,让敦煌不再遥远

来源:新华社 2023-05-04 08: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莫高窟

一群年轻人

用数字化方式

“复活”千年艺术

以青春芳华守护石窟瑰宝

4月25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

这些数字化保护技术工作者

通过高精度还原石窟和壁画艺术原貌

将莫高窟“画”进数字世界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创意营销人员廖雪婷从一幅高保真复制壁画前走过(4月25日摄)。

为了不对文物造成破坏

科研人员要提前制定周密的采集方案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科研人员安慧莉在制定壁画采集方案(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采集人员熊业腾在洞窟内调试设备,准备进行壁画图像采集(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采集人员熊业腾在洞窟内调试设备,准备进行壁画图像采集(4月25日摄)。

在洞窟内

图像采集人员要反复调试相机

选择最佳角度和技术参数

定格壁画原貌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采集人员熊业腾(中)和同事在洞窟内查看刚刚采集到的图片(4月25日摄)。

图像处理人员在电脑上“拼图”

凭着经年累月练就的“火眼金睛”

用“绣花”功夫耐心矫正图像

一幅完整的壁画由数千张图片拼接而成

通常需要数月时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4月25日摄)。

数字化采集制作完成后

创意营销人员

还努力设计

实用与美学兼具的文创产品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创意营销人员廖雪婷在整理文创产品(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从莫高窟照片墙前走过(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的韩雪在查阅“数字敦煌”资源库(4月25日摄)。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的韩雪在查阅“数字敦煌”资源库(4月25日摄)。

文化千年,征程漫漫

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

扎根大漠传承“莫高精神”

通过数字化保护

让敦煌不再遥远

4月25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

记者:陈斌、方欣、何问

图片编辑:李京、徐亮、杜潇逸、张善臣

(陈斌、方欣、何问)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