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蚯蚓身披鳞片 这神秘生物叫啥?

近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巡护员覃国旅与同事发现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近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巡护员覃国旅与同事巡护至保护区试验区时,发现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

形似蚯蚓身披鳞片 这神秘生物叫啥?

来源:南宁晚报 2021-08-24 12: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经鉴定,这是白尾双足蜥,由于长年隐身地下很少被人发现

九万山保护区巡护员拍到的白尾双足蜥珍贵影像资料 (图片由九万山保护区提供)

本报讯(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蒋林林)形似蚯蚓,有鳞有脚,莫非是民间传说的“龙”?近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巡护员覃国旅与同事发现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经鉴定,该神秘生物为白尾双足蜥。由于白尾双足蜥长年隐身地下,很少被人类发现,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近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巡护员覃国旅与同事巡护至保护区试验区时,发现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乍看之下,覃国旅以为这个生物是钩盲蛇。钩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类,只有蚯蚓般大小,却跟蛇一样,身上长满鳞片。他赶紧拍了一张照片,想再多拍几张照片时,“迷你蛇”钻进草丛,一下子没了踪影。

不一会儿,九万山保护区管理中心监测科科长谭飞在保护区资源巡护平台看到了图片。刚开始,他也以为这是钩盲蛇,但放大照片仔细辨认后,发现照片上的生物与钩盲蛇不同,尾部有一圈白色的“玉环”。莫非又是什么动物新记录?他赶紧征询外聘两栖爬行类动物爱好者谢伟亮意见。起初,谢伟亮也以为是钩盲蛇,但不敢确定,于是急忙联系中山大学两栖爬行类动物学者齐硕。

经鉴定,照片上的“神秘”生物为白尾双足蜥。白尾双足蜥属《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动物,形似蚯蚓,通身满覆瓦状圆鳞,尾端有玉白斑,雄性还长着一对短而扁平的鳍状后肢。由于白尾双足蜥长年隐身地下,很少被人类发现,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至今国内没几个人见过野外活体,也极少人拍到它在野外活动的照片。本科动物发现的标本极少,生物学资料极为缺乏。

关于白尾双足蜥的国内记录可谓寥寥可数。1960年5月,白尾双足蜥被发现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山路上,发现时已死,头部略有损伤,尾部断在路旁;1960年6月,被发现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郊区山路旁,活动状态与盲蛇相似,左右摆动迅速前进,捕捉时张口作咬状。它们与壁虎一样有断尾逃生的绝技,尾部玉白斑是一种引诱色。当藏身的石块被翻开时,它立即举尾上翘,白色尾部与周围暗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容易吸引敌害的注意力,引诱敌害啄住尾部,它则折断尾部,迅速逃生。

近年来,随着九万山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少“神秘”动植物频频现身。2019年4月发现极具伪装性、“会变心”的中越带唇兰;2020年3月,发现“幽灵兰”九万山舌唇兰,还发现了淡喉鹩鹛、阳彩臂金龟、格彩臂金龟等不少在广西目前记录不多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昆虫等。据统计,2019年以来,九万山保护区新增植物新种3种、植物新记录3种、动物新记录14种。

(凌剑伊)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