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库铁路全线通车,我国新增一条进出新疆铁路大通道!

来源: 中国铁路
2020-12-10 05: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9日

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以下简称格库铁路)

新疆段(茫崖镇至库尔勒)

正式开通运营

标志着这条大漠新动脉实现全线贯通

我国新增一条进出新疆铁路大通道

格库铁路位于青海省西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线路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沿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进入新疆境内穿越阿尔金山,抵达库尔勒市,为国铁线路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全长约1206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格库铁路沿线落差达到2500米,超过800层楼的高度,也被称为西部“天梯”。

格库铁路青海段(格尔木至茫崖镇)已于2020年6月30日开通运营。此次开通的新疆段长734公里,设依吞布拉克、米兰、若羌、铁干里克、库尔木依、英库勒、尉犁、库尔勒8座客运车站。

格库铁路是继兰新铁路、临河至哈密铁路之后,第三条出入新疆的铁路大通道,也是中国通往欧洲、西亚的陆路运输大通道之一。

中国中铁一局承建格库铁路新疆段(PJS标)及青海段(I标)工程。新疆段(PJS标)全长708.182公里,主要包括新建库尔勒东站至库尔勒站线下土建工程,库尔勒车站站改,以及路基、隧道、桥梁、铺架及附属等工程。青海段(I标)单线长度15.45km,站场长度5.8km,主要包括站场、路基、涵洞、箱形桥、附属工程。

架设格库铁路骆驼泉2号特大桥

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承担着格库铁路新疆段正线铺轨任务。2017年6月3日铺架由梨城库尔勒出发,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穿越百里无人区,途经华夏第一县若羌楼兰,米兰,女儿国车站,跨越阿尔金山,历时38个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在格库铁路新疆段最长铁路桥台特玛湖特大桥架设过程中,项目部设计制造了桥梁倒装龙门架底盘,缩短该桥架梁工期3个月;在 2020年受疫情影响铺架进度滞后的情况下,项目部以“点对点”包机的方式组织员工在标段内率先返岗复工,仅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后续长大坡道、桥隧相连地段铺轨73.11公里,架梁254孔的铺架任务,创造了架桥机日铺轨1.7公里的高原铁路铺轨纪录。

库尔勒隧道

中国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库尔勒隧道,是整条格库线唯一一条浅埋隧道,隧道下穿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南疆铁路营业线。施工中引入9种新工装、8项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布鲁克拆除专家机器人、电磁焊枪等项目自主创新工法,成为乌局铁路建设系统各类观摩的焦点。项目部先后编制完成了85项管理制度、56项标准化工作流程。此外,自制防护栅栏在保证质量符合各级检查要求的同时,为项目节约成本近900万元。

格库铁路铺轨到女儿国车站

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强化施工组织,加强重点部位安全质量卡控,克服了施工作业面小、天窗时间短、交叉施工多、营业线施工风险高等不利因素,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中国中铁三局

中国中铁三局承建的格库铁路站前工程S5标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正线全长60.41公里。项目管段线路地处南疆高原高寒沙漠戈壁区,穿越阿尔金山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在3200米至3500米之间,氧气稀薄,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项目周边无水、无电,交通不便,施工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哈勒塔萨伊1号特大桥

项目管段主要以桥隧为主,包括隧道12座、桥梁43座、涵洞115座,并负责正线18.944km的铺轨施工任务。管段施工战线长,重难点工程多,其中骆驼泉3号大桥平均高度在50米以上的高墩身施工、新疆段全线跨度最大的七面峰车站大桥60+100+60m连续梁,以及地质结构复杂、围岩破碎严重的12座高海拔隧道为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

全长4931.27米的巴什考供二号隧道胜利贯通

工程自2016年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严格执行“四化”标准,坚持“样板引路 标准先行”施工管理理念,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创新技术工装工艺,全面总结推广了《隧道衬砌成套工装技术》《高寒地区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施工工法》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骆驼泉3号大桥

项目始终把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为防止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破坏,项目部在施工便道线路设计上,绕开野骆驼、黄羊等当地“主人”的水源地,将因铁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项目部加强文明工地建设,制定严格的防尘降噪、防水污染的环水保措施,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抑制扬尘,保护植被,从而实现铁路建设和生态环保“双赢”。

中国中铁五局

中国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承建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GKQHZHQ3标段,正线长度为88.35Km,工程造价6.6亿元。项目管段位于青藏高原边缘,高寒缺氧,风沙天气频繁,面临着施工用水和用电困难,机械物资组织难度较大,施工战线长、管理跨度大等困难。

成型轨道

项目部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狠抓作业层建设,坚持样板引路等举措,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形象等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在滴灌工程和风沙防护施工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直接用于其他同类型地段风沙防护的施工。

防护栅栏施工

项目于2015年底完成沼泽地段地基处理工程,2017年底完成全部主体工程,2020年5月底完成风沙防护工程,实现了“主体工程零缺陷、验交工程零整治、交付100%合格工程”的工程建设目标。

中国中铁隧道局

中国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格库铁路新疆S6标线路全长73.694千米,主要工程包括全线最长隧道——13.195千米长的阿尔金山隧道,桥梁20座,路基50.066千米等。

项目驻地

在高寒高海拔的茫茫荒原中,一切寻常的事物都变得珍贵。水,要从60多公里外的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拉来;打电话,要去距项目经理部10公里外的315国道,只有国道两旁5米附近有信号。

项目员工合影

阿尔金山隧道是格库铁路唯一一座一级风险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要穿越11个断裂带,其中有9个富水区,隧道内出水量较大,最高日出水量达2.7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的储水量,建设者经常“冒雨”作业。建设者采取防水板+保温板+防水板措施,形成“两防一保环向张拉”工艺,攻克了高原高寒环境下隧道防寒保温难题。

隧道出口

格库铁路穿越阿尔金山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建设者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采取将施工方案改路为桥和线路绕行等措施,留住无人区里的小溪、水源。

中国中铁建工

中国中铁建工承建格库铁路格尔木站,站场规模3台5线,总建筑面积3.674万平方米,海拔2892米。格尔木站以“千山之宗、万水之源、雪域苍穹、青藏枢户”为设计理念,形成藏、新、甘、川及西宁五个方向的铁路走廊,成为高原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格尔木站

格尔木站在混凝土养护上采用“一布一膜一养护”措施,先覆盖塑料膜再覆盖土工布,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有效解决高原腹地气候干燥造成的混凝土开裂难题;以“地下光电缆专用悬空架设设施”专利技术,在不损坏既有光电缆的基础上,将无法迁改的长距离地下既有光电缆横跨地下施工段,在高空中悬空架设起来,确保地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了分段施工带来的结构接缝弊端。

格尔木站候车厅

候车厅内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为来往旅客提供列车信息和出行指导,并配备智能照明、智能消防、智能引导等现代化科技系统,格尔木站房与站台之间通过进站天桥和出站地道相连形成“上进下出”的流线组织,旅客可乘车通过匝道桥到达落客平台,也可乘公交到站前广场后经扶梯到达落客平台,然后通过安检进站候车。进站厅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可一次完成票、证、人的核验过程,旅客只需 4 秒就可进站。

中国中铁大桥院

库尔勒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区北部边缘,为既有火车站拆旧建新。按远期(2040年)年旅客发送量380万人的规模设计,最高聚集人数3000人,为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由中国中铁大桥院时代建筑院承担设计任务。

库尔勒站效果图

库尔勒站属于既有火车站拆旧建新的站房。设计前期驻现场对过渡工程会议选址的梨疆批发市场的已建房屋进行实地踏勘测量和绘图,再根据铁路局的运营需求并配合施组进行过渡站房和相关过渡流线的设计,保证站房拆迁、过渡、新建过程中的正常运营。

库尔勒站大厅

库尔勒站是全路首个采用隔震技术设计的铁路站房。从长远来看大大减少了灾后损失,便于检修投入使用,对于交通枢纽来说,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中国中铁科研院

从2015年4月份进场至2018年底,中国中铁科研院西南院检测中心承担了格库铁路(青海段)施工1-7标505公里的检测任务,主要检测内容为检测路基填筑压实度、过渡段孔隙率及K30质量检测,桥梁基桩检测,路基挡墙质量检测,以及隧道衬砌强度、厚度、背后回填密实度、钢筋钢架的分布、全长黏结锚杆长度和锚固密实度检测。

检测

此外,2019年11月至12月,检测中心还完成了格库铁路连续梁桥检定工作,格库铁路连续梁桥检定项目是敦格铁路连续梁桥检定的延伸项目。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中心项目员工克服了气温低、高海拔以及青海戈壁气候干燥等不利条件,在冬天的青海戈壁顺利完成了检定任务,得到格库铁路指挥部的一致肯定。

测量

格库铁路的全线通车结束了若羌和尉犁不通火车的历史,将有效增加新疆南部铁路运能,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对推动青海、新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团结和巩固国防安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