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推动绿色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抛弃落后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地评线】推动绿色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

来源: 光明网
2020-11-18 16: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无论是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南通,还是在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无论是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还是观看水利枢纽,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念兹在兹的一大主题就是生态环境,并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比如,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再比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任务。这是宏大目标,也是具体路径。一提起生态文明,我们会联想到“五位一体”,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而生态文明建设究竟怎么建?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五中全会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省近年来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便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近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不懈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美”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无论是污染治理还是环境监督,都敢动真格;无论是空气治理改善还是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都可圈可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大保护上,江苏交出了优秀的答卷。据报道,江苏省级部门、沿江八市为保护好长江,一方面关停低质低效的重化工园区,将沿江重大产业搬迁至沿海地区;另一方面对关停搬迁后的沿江区域建立生态带,或实施“腾笼换鸟”式的产业更新升级。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通过立法,制定了《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这是国内出台的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地方法规。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才有大美江苏,绿色才会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重现蓝天绿水,重见长江江豚,带给民众的是沉甸甸的环保获得感,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是越来越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

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其应有之义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抛弃落后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同时,还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总而言之,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起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吃过生态遭受破坏的苦头,正在品尝生态文明建设的甜头。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惟有以刚性约束倒逼习惯养成,以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展现治理效能,才能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也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王石川)

(王石川)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