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肉篮子”越来越丰富

藤椒风味的火腿肠、卷着哈密瓜条的火腿、低脂猪肉松……越来越多新鲜、新潮的肉制品“上线”,让中国百姓有了更多肉类消费选择。

中国人的“肉篮子”越来越丰富

来源:新华社 2020-09-13 08: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人的“肉篮子”越来越丰富

展会上厨师正在切帕尔玛火腿。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新华社青岛9月12日电(记者张昕怡、贾云鹏、张力元)藤椒风味的火腿肠、卷着哈密瓜条的火腿、低脂猪肉松……越来越多新鲜、新潮的肉制品“上线”,让中国百姓有了更多肉类消费选择。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近日在山东青岛举办。前来参展的青岛市民王凯文说:“上千家国内外企业的肉制品在这里‘集结’,作为‘吃货’,我能大快朵颐、大开眼界。”

中国具有生产和消费肉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从几十年前的凭票定量买肉,到现在的“想吃就吃”,中国人从追求肉类“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质的提高”与“样的丰富”。

中国人的“肉篮子”越来越丰富

不少商家借助展会进行直播。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肉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是许多商家“自我升级”的动力。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高峰说:“我们现在对养殖端加大了投入,加强了全产业链的布局,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猪肉制品的细加工、精加工来增强竞争力。”

中国素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为了保障肉类供应,中国出台多项稳产保供政策,引导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中国肉类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肉类产业发展情况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10月开始连续环比增长,生猪存栏量连续回升,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同比降幅收窄”。

中国人的“肉篮子”越来越丰富

  展会中展出的多样肉类产品。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表示,生猪生产恢复进度好于预期。“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了4%,连续十个月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了4.4%,连续六个月增长。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同比先后于6月份和7月份转正,这是生猪产能恢复的两个重要拐点。”

为了让“肉篮子”更丰富,截至目前,中国已批准从38个国家(地区)的2020家企业进口猪、牛、羊等7种肉类产品。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于文军说:“2019年中国进口肉类总量为617.82万吨,今年前8个月进口已达到658万吨。”

前来青岛参加展会的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事务副参赞薄思敏表示,中法间的肉类贸易合作潜力巨大,这次展会为法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口味和习惯提供了机会,从而更精准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为确保肉制品安全,中国海关总署采取与出口国家(地区)沟通磋商、对输华食品企业远程食品检查等一系列措施,避免冷链环节受污染的风险。

“我们强化源头管控,已累计抽查30个国家(地区)的76家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冷冻水果企业,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于文军说。

(编辑:杨磊)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