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来自柯克亚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的3063户1.4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努尔麦麦提老家在棋盘乡喀拉硝尔村,搬迁过来后,被聘为护林员,每月有固定工资。

新疆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

来源:新疆日报 2020-06-21 11: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鸟瞰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无人机拍摄)。2018年,叶城县投资8.4亿元,建成全疆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 马甲兵 摄

6月16日,从叶城县城向东北出发,驱车22公里,记者走进楼房林立、规划有序的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所见之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阿克塔什镇,荒漠之中崛起的一座希望之城。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阿克塔什镇着力发展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增收渠道,搬迁群众正大步奔向小康生活。

>告别“穷窝窝”迎来新生活

漫步在阿克塔什镇大街小巷,成排的树木吐着翠绿,人行道两旁的万寿菊竞相绽放,崭新的黄墙红顶房子整齐排列,目光所及皆是风景。

这座荒漠中拔地而起的希望之城,3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政府给我们建的房子漂亮舒适,你看,有独立小院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家有业,我很幸福。”在居民买合木提·依提家,他乐呵呵地说,“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

“新家就是好,取暖也用电。”买合木提说。

在阿克塔什镇,电采暖和上下水、燃气等已成为居民家的标配。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来自柯克亚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的3063户1.4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

>就业有保障 追梦也勇敢

每个人都是追梦人,热孜曼古丽·吾斯曼也不例外。“我说出来你别笑,我想考成人大学。”坐在办公室熟练操作电脑的热孜曼古丽曾经是家庭主妇,如今和丈夫一起成为手套厂职工。

热孜曼古丽是叶城县棋盘乡伊力米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4月举家搬到阿克塔什镇后,参加培训后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找到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

“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我可以勇敢去追梦。”热孜曼古丽自信满满。初中毕业之后,因家里贫穷,她放弃了继续学习。如今,勤奋好学的她被企业选拔为办公室管理员,生活越来越好,重燃起她上学的梦想。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为了守护好年轻人的梦想,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阿克塔什镇先后引进手套厂、电子厂、服装厂、鞋厂等9家企业,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050人就业。

>好日子好过法 往前看谋发展

“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今昔对比,搬迁户努尔麦麦提·努尔满脸欢喜。

努尔麦麦提老家在棋盘乡喀拉硝尔村,搬迁过来后,被聘为护林员,每月有固定工资。

“以前种地只够温饱,搬出大山,才有条件考虑致富的事。”努尔麦麦提除了做好护林员外,还和妻子在附近农场养了5头奶牛,仅卖牛奶的收入一天就有80元,一家3口的生活一下变了样。

好日子,激活希望,点亮未来。

阿克塔什镇各村,在各级政府、“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和有关企业帮扶下,产业扶持资金到户到人,初步形成多元增收渠道,当地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