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留日学者聊起日本经验: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
在上海的各个小区里,保洁阿姨们站在投放点,协助指导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并请居民以后在分类垃圾时带着孩子,“亲身教育体验。”在韩冰看来,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是个好的尝试。作为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韩冰在2007年10月到日本东京国立市的一桥大学,开始留学生活,研究的范围包括中日环境教育的对比与中国的成人环境教育,所以她很关注这次上海的最严垃圾分类。
韩冰说,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日本的垃圾收集的责任是下放到每个区/市,所以每个县(相当于国内的省)、市、区都有不同的规则。”韩冰向钱报记者介绍了日本一些地方的垃圾分类规则。
“有的地方在每年4月初,会向民众发放专门印制的《回收日历》。”韩冰说,这本日历每年都会更新,详细介绍下一年该市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则和详细说明。
“日本有一个3R的概念: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循环)。”韩冰介绍,日本对于垃圾的态度是,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垃圾减量重于垃圾分类回收。有的地方对家庭垃圾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塑料容器包装垃圾进行收费处理,意图就是促使市民垃圾减量。
韩冰提到,日本有的地方规定每天要在当天早晨8点半之前将当天对应的垃圾放到指定垃圾回收站。居民如果丢垃圾丢得晚了,就会看到自家的垃圾孤零零地呆在回收站里,碍于面子,就会把垃圾带回家,“日本人在这方面很要面子。在她看来,这更是一种社会的基本共识。但这份共识的形成,日本花了三十多年。
“此外,垃圾分类要做好,关键还是靠教育。”韩冰说,日本家庭会让孩子从懂事开始,就跟着父母参与垃圾分类,进了幼儿园后就需要自己进行垃圾分类,小学以后,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日本,如果不好好进行垃圾分类会有什么惩罚?对此,韩冰以国立市为例介绍说,家庭生活垃圾如果没有好好分类,其实并没有罚款等惩罚措施,只是回收人员不收而已,但这会被邻居说闲话或投诉。至于家电和大型垃圾,如果随意丢弃,一旦被发现,就属于违法行为,最严重的会被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1000万日元的罚款(企业法人的罚款会追加到3亿日元)。
新华社资料图
新闻链接
垃圾粉碎器热卖:懒得分类,直接粉碎
最近,在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家用分类垃圾桶”,会跳出很多产品,以塑料制为主,价格从几元、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
从显示的销量数据来看,价格几十元左右、脚踏式、一体式但干湿隔开的垃圾桶销量比较高。并且很多款式都处于缺货状态,有商家表示:“家用分类垃圾桶6月就买断货了”。
同时,在电商平台分类垃圾桶月销量TOP前十的也不乏浙江的卖家,记者联系上该厂家负责线上销售的朱先生。
“我们公司老板今年春节就关注到了上海7月份要严格实施垃圾分类的消息,所以那时公司就想着要在这方面加强下,研发了几款新的模具。6月份,销量猛增,单子增长至少8倍。
与分类垃圾桶一样受热捧的还有垃圾处理器和垃圾粉碎器,与垃圾桶相比,这个要贵得多,基本要几千元。记者咨询了一家专卖某进口品牌垃圾处理器的店铺,客服表示,销量比以前确有增长,尤其6月,咨询的顾客很多。顾客问得最多的是厨房是否需要改装、对下水管道是否有要求。该客服笑着说,估计是懒得分类,直接粉碎。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伟斌 李玲玲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