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的外卖盒没分类!”上海男领导在工作群怒批下属:垃圾扔错了!

湿垃圾是指易腐垃圾,主要是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而对于小区居民,除了罚款的危险,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在投放点负责指导分类的保洁人员频繁的“灵魂拷问”。

“谁吃的外卖盒没分类!”上海男领导在工作群怒批下属:垃圾扔错了!

来源:钱江晚报 2019-07-02 13: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根据官方分类,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比对着日常垃圾分类表格,我们把最新的分类垃圾桶放在面前,一个垃圾桶被隔成两格,格子外面分别印着干垃圾和湿垃圾。

菜叶菜梗等蔬果残余以及未食用完的蛋糕都属于湿垃圾,第一感官是湿的,基本可以直接归到湿垃圾,也包括蟹壳和虾壳。

照着单子,像饼干、花生壳、瓜子壳、蛋壳等,都属于湿垃圾,虽然看上去它们是干的。

看上去和蟹壳虾壳很接近的贝壳是湿垃圾吗?我们一比对,贝壳属于干垃圾。吃剩下的桃核、西梅核,也是干垃圾行列。

而在干垃圾序列里,还包含了发胶、打火机、医用手套、医用纱布、医用棉签和注射器……这些难道不是有害垃圾?

根据比对单,记者发现,可回收物一般都是旧衣物、牛奶盒、煤气罐、旧玩具等物品;有害垃圾则主要是电池、过期的胶囊药物、蓄电池、杀虫剂等物品。

一次垃圾分类操作下来,记者累得不行,不过确实涨了知识。

经过半小时的收拾,垃圾完成分类。但这还不算完,因为扔垃圾的时间有规定:上午7点到9点,下午6点半到8点半,要丢垃圾,还得等等。

  饭后电梯里都是扔垃圾的邻居

经过了中午这次分类操作,记者已对垃圾分类了解了不少。傍晚,记者来到另一名家住徐汇区的同学家,吃过晚餐,我们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对比着社区此前发给每家每户的分类单,再次开始分类垃圾。

一切很顺利,直到榴莲壳的出现。

孩子说,榴莲属于水果,而且不是果核,应该算湿垃圾。但记者觉得,榴莲壳比较硬,也许算是干垃圾。

争执不下时,同学掏出了手机,点开了“上海发布”。

在该微信公号上,有一个专门的“垃圾分类查询”。输入榴莲壳,结果显示属于干垃圾。

记者了解到,这项功能现在是上海每家每户的必备。记者看到,在这上面,对于垃圾分类有比较通俗的表述。

湿垃圾是指易腐垃圾,主要是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其投放标准则是如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应直接倒进下水口,有包装物的湿垃圾应将包装物去除后分类投放,包装物投放到对应的可回收物或干垃圾容器。

干垃圾则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投放要求为尽可能沥干水分,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投入干垃圾容器内。

这波分类结束后,正好晚上七点半。于是,记者和同学一起前往指定地点扔垃圾。

电梯门一开,里面站满了“同行”——几乎每人手中都提着几个垃圾袋。同学说,其实以前每个楼道下都有分类垃圾桶,但过去大家也都乱扔的。上个月,小区撤掉了这些垃圾桶,居民被要求前往专门的垃圾投放处定时扔垃圾,因而这些“垃圾时间”反而成了邻居们难得的交流时间。

大家一起会心一笑,然后就聊起了自家垃圾分类中遇到的疑问,互相讨论解答。很明显,垃圾分类已是最近上海最热门的话题,你不懂这个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听到“灵魂拷问”,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吃的外卖盒没有分类!”一个没被准确投放的饭盒,被在上海工作的白领杨媛媛的领导发现,他拍了张照片发到公司大群里,并要求当事人自己承认,言辞严厉。

之所以这么严肃,是因为从7月1日开始,如果乱扔垃圾,将被城管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将被处以50-200元的罚款。

“吃饭十分钟,分类半小时。”杨媛媛说,现在每天在单位就餐,垃圾分类已成为必须的“考验”,如果做不好可能被罚款。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对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的行为,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同时,对生活垃圾收运单位、处置单位不遵守相应规范的,分别规定最高可处10万元、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单位经营服务许可证。

其实就在昨天,上海城管执法人员对垃圾分类进行专项巡查时,对一酒店当场开出条例实施后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酒店限期整改。

而对于小区居民,除了罚款的危险,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在投放点负责指导分类的保洁人员频繁的“灵魂拷问”。

电梯门一开,记者随着人群,前往几分钟步行距离外的生活垃圾投放点。

记者看到,投放点和杭城的小区垃圾回收站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上海的生活垃圾投放点会明显标注成两类(干垃圾、湿垃圾)或者四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并且标注区分标识。

此外,在闵行区的垃圾投放点,还会有一个二维码扫码盒子——每家每户都会被发放印有二维码的小塑料卡片,每投放一次,就可以去扫一下,然后积分,积分可以换礼物。

因为定时定点,所以扔垃圾往往会排队。两位保洁人员站在投放点两边,协助投放,同时解答居民疑问。看到一些分类不太规范的居民时,他们确实会问一句:“你是什么垃圾?”

这样的“灵魂拷问”,让排队的居民们都笑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当天,除了保洁人员,上海一些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都下沉到社区指导监督垃圾分类。

同学正准备把湿垃圾投放入投放口,保洁阿姨立刻提醒,装湿垃圾的袋子是干垃圾,要把垃圾倒出来后,把垃圾袋丢到干垃圾投放口里。

同学不由苦笑,“没想到一把年纪了,扔垃圾还要人教。”

  查垃圾分类是个大需求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