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政论:新技术新观念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必须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稳增长首先是要保就业。不仅如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巨量的劳动力,也可以拉动第二产业、其技术进步需求甚至也直接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

光明政论:新技术新观念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础

来源: 光明网
2019-03-07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必须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稳增长首先是要保就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在任何国家,就业问题,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就业是社会财富一次分配的途径和手段,因而也是保证社会分配基本公平的基础,从而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保障。就业稳,是收入稳的前提,是稳增长的结果;而稳增长的首要目的就是保就业,此即《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如此对就业与增长之间关系的清晰表述,实际上交代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究竟何在,说明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当今中国,所谓稳就业,并非只是稳定就业数量,更是将就业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性设定,以这个前提来扩大经济规模、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容纳能力,以使经济增长的规模及其速度匹配或足以吸纳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需要。显然,要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但也绝非无路可寻。在此,以新技术来扩容就业规模,以新观念来改变就业导向,由新技术和新观念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是一条被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所证明了的行得通的就业之路。

恰在最近,有关“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就真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种种就业观念的变化。外卖与工厂,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产业形态,其就业吸纳能力的消长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如果观念跟不上就业结构调整的变化,那么,就会出现一方面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的结构性偏差。

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历程看,在当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根本所在。3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去年平均每天新增1.84万户企业中的80%是服务业,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这个数字,与服务业和民营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契合。有一个数据颇能说明当下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对接”结果:在美团270万外卖送餐骑手(其中60万为活跃骑手)中,有31%的就业者来自去产能产业的工人。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第三产业的新业态及其组合,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既有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巨量的劳动力,也可以拉动第二产业、其技术进步需求甚至也直接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相关统计数据又表明,餐饮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就业、增收入,就是要稳住、发展第三产业新业态。

【往期回顾】

【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两会来了,中国经济击鼓而行

【光明政论】政协开幕!AI小明说:协商民主办大事

【光明政论】总书记挂念的快递小哥怎么样了

【光明政论】大会开幕!关键之年,奋斗者进

【光明政论】医保只能用来看病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