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绘就全域旅游新蓝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09 10:58:17
分享

秋日的崆峒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夏日里的满目苍翠已掺杂了淡黄、橘黄、金黄、橘红等色彩,一场秋雨悄然过后,七色彩虹跨过河流,架在山峦之间,更添韵致。

这是陈康清在手机中保存了一年的绝美景致。“崆峒山美,最美在秋。又到秋天了,今年‘十一’我们要再来一次,顺便进海寨沟看看。”陈康清来自陕西宝鸡市,去年来崆峒区旅游后,他一直关注着崆峒山的微信公众号,时常在上面留言。

铺开崆峒旅游地图,以中心城区为中轴,向西蔓延着一片青翠,崆峒山、十万大峡谷、龙隐寺等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景色秀丽,恰似绿浪翻滚,尽显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往东鑫新生态综合示范园、天源生态农业园等生态农庄,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耀眼夺目。

如果对崆峒区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词作一个盘点,“旅游”显然不可或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崆峒区加快以崆峒山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的全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凸现人文人态理念,强化旅游宣传推介,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全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为全省首批要建成的八大景区之一,今年崆峒区委、区政府再度“挥笔”画下蓝图,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机遇,以科学规划引导、多元发展融合、提升品质内涵、规范管理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良好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初步构建了“农业围着旅游转,产业围着旅游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仅前8个月,崆峒区共接待游客666.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6%和31. 65%。乡村旅游累计接待人数132.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465.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7.57%和71.94%。

优化资源 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曾经的荒山沟成了这么美的景区,以前根本没想到。”8月中旬,在外务工多年的大寨乡雷神村村民邓晓波回到家乡,望着这里新打造的景点——海寨沟景区,感慨不已。

邓晓波告诉记者,他已经几年没回家了,这次回来,决定留在家乡,在景区附近开个农家乐,争取一次成功。

位于大寨乡的海寨沟景区,概算总投资约9.86亿元,是崆峒区首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综合旅游项目,其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在荒沟僻村中种植林木,深度挖掘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打造生态旅游景观。今年1月,海寨沟滑雪场开业运营,50天内就接待游客4.3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35万元。

以滑雪场的启动运行为契机,崆峒区举办冰雪旅游文化节,包括首届果蔬采摘节、山地长跑赛、越野车场地邀请赛、崆峒山迎春登山赛等和“崆峒冬韵”摄影大赛、“印象年味”民俗体验活动、“一元游崆峒”冬春季旅游线上狂欢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填补了崆峒区冬春季旅游项目的空白,推动该区半年旅游向全年旅游延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不仅仅是海寨沟景区,为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崆峒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区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提升,以加快崆峒山大景区建设为龙头,按照“一核心一基地六大产业聚集区”的空间布局,推动文化、旅游和养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构建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产业链规划布局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崆峒区高起点编制《崆峒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崆峒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

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崆峒区对全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整体功能定位,提出了景区依托型、城郊街区型、生态休闲型、采摘观光型、特色民居型5种模式,并对可开发乡村旅游的13个乡镇编制了乡村旅游区修建性规划,从战略上实现“景城一体、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产业互补”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崆峒区以泾河为纽带,东西承接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南北辐射乡村民俗体验片区,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景观带。

着力打造崆峒山大景区及周边旅游综合服务片区、南部生态休闲康乐片区和东北部乡村民俗体验片区,崆峒区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完善产业要素,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旅游+农业 乡村旅游全面升级

一个个绿油油的葡萄棚架映入眼帘,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从枝叶上垂下来,颗颗饱满。此时,正是葡萄的成熟季节,平凉金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发学亲自给葡萄剪着枝,还指导着从促进村子雇来的村民。

位于白水镇郭家村的金伟源特色种植示范园成立于2013年3月。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现已成为集水果种植、采摘、营销、观光和于一体的特色园区,不仅带动了白水镇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引导 带动周边10家企业发展为草莓种植大户,被命名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目前,我们正在修建生态餐厅,预计修好后生意不会差。”朱发学告诉记者。

“这里的农家乐都很漂亮,为了提高竞争力,更为了融入‘半坡’,我们对山庄的设计很精心。”崆峒镇半坡农家乐集中区的盛世水木山庄负责人告诉记者。

别具风情的水车、凉爽宜人的农家窑洞、形态各异的假山顽石……半坡农家乐集中区位于崆峒镇西沟村,处于平定高速公路以东、胭脂河以北,依山傍水、随形就势而建,使其不仅是农家乐集聚地,更成为了崆峒镇的一处景致。

“近年我们扩建了崆峒大道绿色景观带、打造了半山村落农家乐、蒋家沟民俗文化村,还建成了油用牡丹养生观光园、崆峒国医养生馆,现在初步形成了集旅游集散、山水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崆峒镇副镇长丁瑞告诉记者。

全域旅游基础在乡村,核心在城市,连接点在特色镇。在乡村塑造“处处皆景可游”的旅游新环境,近年来,崆峒区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集中开展针对旅游主干道沿线、重点旅游镇、特色旅游村的城乡环境整治,推进绿化、彩化、美化和景观小品建设,用旅游元素、艺术化手法改造农田、村舍等乡村资源,推动乡村面貌重构、乡村气质重塑,力求从城市到乡村处处见景、处处可游。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开发,崆峒区相继建成了花所天源生态农业园、白水康泰生态种植园、柳湖新李设施蔬菜基地等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农民吃“旅游饭”,走旅游致富路,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也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空间。”丁瑞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崆峒区已建成1个特色旅游示范镇、2个专业旅游村、80个各类休闲农业主体,67户标准化农家乐和1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崆峒区被评为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崆峒镇西沟村被列为全省旅游扶贫试点村。

2016年,崆峒区全年乡村旅游接待累计游客16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60%。农家乐直接就业人数1024人,带动就业人数5120人,同比增长18%和43%。

多点发力 打出全域旅游综合拳

“我们有底蕴深厚的道源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我们的龙隐寺、安惠王陵,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和财富。”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上,崆峒区委书记陈铎这样指出。

近年来,就如何更好地开采这一座座“旅游富矿”,崆峒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域旅游”这一发展战略更不例外。但“全”绝不意味着无从下手、毫无头绪。眼下,崆峒区早已找准着力点,从交通、项目、宣传营销等方面入手,多点发力促使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以彭大高速、平华一级公路、国道312线风口至平凉东段公路等为重点,崆峒区开工建设平泾一级公路、西郊停车场、S02平凉绕城高速项目,逐步形成与周边地区链接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着力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崆峒区计划投资48亿元,实施旅游产业重点项目18项,今年计划完成投资9.49亿元。目前,全域旅游建设项目、泾河北路西延伸段道路工程及古镇西路道路桥梁工程、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平凉海寨沟景区建设项目、贾洼窑洞旅游、大树谷生态园、天源综合农业示范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我是今年3月在西安参加了2017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专场旅游推介会,因此特地赶来凑凑热闹,没想到节目这么多,都很精彩。”

在8月举办的2017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暨崆峒(国际)武术节上,来自西安的游客熊磊告诉记者。

2017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暨崆峒(国际)武术节历时6天,举办了大型明星演唱会、中华道源文化研讨会、崆峒山摇滚音乐节、非遗展演、崆峒美食节、啤酒狂欢夜、“决战棋盘岭”崆峒山围棋擂台赛等19项活动,向广大游客全方位展示平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文博会、西洽会、中国旅游日等节会平台,崆峒区积极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组团赴西安、延安、庆阳、银川、上海、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30余场专场推介会,签订合作旅行社420多家,崆峒山大景区西安、银川营销中心开业运营。

此外,积极在央视、新浪等国内知名网络媒体播放崆峒山景区专题片,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

打通智游崆峒APP客户端和崆峒山智慧旅游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崆峒区与阿里巴巴、同程网、携程网等全国知名旅游电商合作,实现了区内旅游资源和文化商品的网络销售,至目前,基本形成了集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到2020年末,接待游客年均增长18%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800元以上,旅游从业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4A级以上景区达到3家,城乡居民年均出游率达到4.5次。建设旅游专业村8个,农家乐户数达到200户……”

一套“组合拳”,是崆峒区探索实施“全域旅游”的生动注脚,而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崆峒区探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雄心壮志。

突出特色 加快推进大景区建设

大景区是指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能使游客逗留2至3天的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和区域带动作用。

崆峒区旅游资源富集,但整合开发不够、转化利用滞后,景区容纳游客少、接待能力低、游客逗留时间短,平均花费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设大景区,充分发挥其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大景区,是做强、做大崆峒旅游的必然选择。

作为全省落实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规划实施的20个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协调的大景区之一,崆峒山大景区在规划定位上坚持走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景区为核、内修外拓”为拓展提升模式,充分发挥景区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度假区。

如今的广成驿站,已经成了石雨川和家人周末最爱去的地方。

古色古香的拴马桩、极具韵味的戏曲脸谱、人气旺盛的老戏台茶楼……广成驿站里新添的每一样东西,都让石雨川流连忘返。

“以前感觉这座古镇里很空旷,今年一下大变样了,有时候吃碗手工面还得排半小时队。”石雨川说。

坚持“改造为主,改建结合”的原则,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崆峒山大景区对广成驿站进行了整体改造,创作了“喜迎亲”雕塑景观小品,老戏台茶楼、三碗不过岗酒肉铺、农耕文化展馆等,文化旅游产品和崆峒地方名优小吃一条街全面开放。同时,在广成驿站进行大型陇东婚俗实景剧《忆画崆峒》与崆峒武术、崆峒笑谈等节目常态化演出,人气指数持续飙升。

坚持规划先行,崆峒山大景区着力加快规划编制,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崆峒山大景区加强对外合作,采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方式,上半年共完成融资4.3亿元,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其中银行贷款1.6亿元,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向河南九鼎金融租凭股份有限公司融资2.2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大景区建设中,崆峒区把道源文化、养生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崆峒元素与现代旅游产业融合互促发展,全力打造“华夏养生第一地”旅游主题形象,塑造“养生平凉”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平凉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崆峒区在大景区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域产业功能,努力推进崆峒文化旅游养生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