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丹青溢彩 翰墨飘香 第七届书画艺术节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16 16:40:17
分享

甘肃通渭:丹青溢彩 翰墨飘香 第七届书画艺术节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姚丽娜 摄

8月16日至8月22日,以“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为主题的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在甘肃省通渭县举办。本次节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定西市委、定西市政府主办,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通渭县委、县政府承办。

据悉,本次节会精彩纷呈,共有17项文化“盛宴”供人“享用”。分别是第二届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打造书法陇军系列工程“中国梦·丝路情”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第六届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暨优秀作品展、通渭民间民俗文化精品展、第三届中国西部文房四宝展、第二届信合杯通渭旅游摄影大赛及作品展、通渭明清碑刻拓片展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珍品复制品展、通渭书画文化产业成就展、通渭书画优秀作品展、通渭书画文化助推精准扶贫—工笔画培训班学员作品展、通渭幼儿美术作品展、城区及乡镇文化交流交易活动、文化旅游商品展销活动、文化旅游线路宣传推介会、通渭地方戏曲展演等。特别是通渭书画系列展,展出通渭全县教师、老干部、妇女、干部职工、在外通渭籍书画家作品、农民书画作品、企业经济界职工书画作品7个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700余件。为本地书画家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

近年来,通渭县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把“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融入书画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紧盯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采风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着力打造“‘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深入推进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抱团”发展,形成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典范,全力推动书画产业走向品牌提升、转型升级,由“书画大县”转向“书画强县”。

强化培训 构筑人才高地

通渭县注重书画人才培养,成立县文联、书协、美协、书画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整合资源,搭建书画技艺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书画艺术学习交流活动,全力构筑书画人才高地。目前,全县拥有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1.3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5人、中书协会员40人,省美协会员83人、省书协会员96人。

邀名家,传经送宝作辅导。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高研班、改琴基金会、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等12个机构在通渭设立了培训基地或分支机构开展书画专业培训,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升书画创作水平搭建了平台。先后举办县级以上会员书画创作培训讲座18期,培训2100人(次);举办中小学学生及书法教师培训班4期,培训310人(次)。先后有中书协、中美协书画家1000多人(次)现场交流。

请进来,以展普训增技艺。先后举办中国·通渭国际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名家书画精品特邀展、“世纪新风度”21世纪中国画名家学术全国巡回展、“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丁杰书画展、李宝堂画展等大型展览活动30多场(次),参观受训两万余人(次)。

走出去,学习借鉴取真经。先后组织当地书画家2100余人次赴天津大学、乌鲁木齐、日本石川、山东青州、章丘、上海同济大学等地开展联合办展,展出作品10万余件。组织县内书画创作经营者91人次赴国家画院、北京荣宝斋等地“面对面”创作观摩、“一对一”探讨交流。

从小抓,墨香校园育新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书法课和和绘画课,深入推进 “墨香校园”建设,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组建书法、绘画课外兴趣小组,专门设立书画展室,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各学区每学年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县教体局已连续举办5届中小学师生书画作品大赛,激发广大学生习字画画的兴趣,达到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目的。全县教育系统涌现出省级以上美协、书协会员37人,在全国书画大赛中,有260余人次学生分别斩获钻石、金、银、铜和佳作奖,有350名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校书法专业和美术专业。

因势利导 推进“抱团”发展

通渭县因势利导,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加强书画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引得藏家商贾云集、书画名家荟萃,形成“年年有大型节会,月月有名家展览,天天有采风交流”的运营格局,延伸了书画产业集群发展链条,推进书画文化产业抱团发展。

已经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文玩城等一大批重大书画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20个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连续6年成功举办6届书画文化艺术节,丁杰、吴涛毅、李宝堂、万鼎、张永基、陈华民等30多位国内知名书画家在通渭建立创作基地,推动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通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建全省首家画廊协会和画廊联盟,已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创作人员加盟协会,入驻书画村集中经营,业内名气越来越大。注册成立文化产业协会、硬笔书法协会,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协会、教育书画协会等13个行业协会,发展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提升了书画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产生了集群效应,形成了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延伸了集书画会展、鉴定、培训、创作、收藏、装裱、推介、拍卖、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

合作推介 扩大品牌效应

通渭县积极加强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书画文化大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擦亮“翰墨飘香·书画通渭”靓丽文化名片,扩大通渭书画品牌效应,使外界对通渭的认知由“书画”替代了“贫穷”。

2015年1月,通渭县与山东省青州市签订《缔结友好市县协议书》,联手做大做强书画产业,加强扩大通渭书画品牌效应。2016年1月,定西市与中美协举行“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中国画油画展览项目长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确定每年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1至2个重点国家级展览安排到通渭展出。2016年7月,平襄书画小镇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创建的18个特色小镇之一。2016年8月,通渭书画艺术节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上举办的重点展会。

扶贫带动 促进资源转化

通渭县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大力推行“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企业画廊就业、采风基地带动和乡村旅游增收“四个平台”,推进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三个转变”,建立“一个帮扶清单”的“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书画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书画文化产业优势,有效发挥了书画文化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和增强脱贫志气的重要作用,全县书画年交易量达60万件、交易额10亿元以上。

依托书画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温泉资源和生态资源,把打造通渭县城—榜罗镇—马营镇—华家岭的旅游红色之路、书画之路、生态之路、户外运动之路与书画采风基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促进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带动沿线贫困群众增加收入。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农民书画创作培训班19期,培训农民书画创作者2100人(次)。县书画院、美术馆、美协、书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招募中书协会员和省美协会员、省书协会员、书画装裱师深入贫困村开展书画技艺、装裱技能培训,把文化的“种子”播入贫困乡村,把文化“输血”变为文化“造血”,不仅丰富了乡村书画文化内涵,更加促进了贫困群众在书画行业中创业带就业的大好局面,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先后引导56家文化企业结对帮扶56个贫困村、480家画廊结对帮扶480户贫困户,引导贫困户开办书画装裱、经营实体店26家,带动138户贫困户走上发展书画产业的致富路子。开展“书法进万家、户户挂中堂”活动,由省文联为2000户农户赠送含有扶贫励志内容的书法楹联和书法中堂,鼓舞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士气,激励贫困户树立脱贫攻坚的信心。(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