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玉忠生长的村庄,有时候下场暴雨,第二天到山上,就能捡到陶片、石器,运气好的还能捡到完整的器皿,甚至是玉器。都是距今几千年之久的老古董。红山文化的埋葬特点,氏族墓地一般都选择在高山上,多为积石冢,墓地内部分区,结构为土坑竖穴或洞穴,并有束发、佩戴项环和臂环的习俗。
几千年下来,墓室表层土壤经过风化、开垦或水土流失,导致很多墓葬埋藏得很浅,一般只有一两米深。但早年村民们意识不到古董的珍贵。四十多年前,村里人在地里挖到一个白色的碗,平常看起来普通,但倒水进去,碗底会浮现出一条红色的鱼,后来失手把碗摔了;还有人用捡到的玉器换两袋米面,心里还觉得赚了;堆砌墓地的青色砖石,肯定没法盖房子,村民们就把这几千年前的砖拿回来盖茅房……自从红山文化的名气变大,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收古董,出价从最早的50块、100块,变得越来越高。“头脑活络”的姚玉忠意识到了一种比当篾匠来钱快百倍千倍的办法——盗墓。关外盗墓第一高手在村民们眼中,后来的姚玉忠完全换了一副形象。他不再像一个农民或者小贩,而是戴上了一副金丝边的眼镜,衣着也改成有艺术气息的中山装、长褂,那张国字脸虽然不苟言笑,但谈吐比以前更儒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