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校园足球如何“过五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5-11 05:26:00

  “四海足球俱乐部”负责人赵阳介绍说:“这种方式三方受益,对家长而言,花少量的钱就能让孩子充分享受足球的快乐;对学校而言,没有额外支出就能得到社会专业力量的支持,对于师资的缺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对于我们而言,能得到一部分收入,也有利于推广我们的品牌。”

  除了借助社会参与补充校园足球教练的数量,教育部门也想方设法提高校园足球教练水平,他们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向市足协购买青训、教练、裁判等服务。

   划片结盟,解决“场地关”

  滨州市无棣县余家镇邱家小学足球队是支远近闻名的“劲旅”,2015年8月,他们在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第5名。

  山东鲁能足球队队员们曾被他们艰苦的训练条件所感动——训练场地就是坑坑洼洼的土操场,孩子们用两根竹竿代替球门,穿着只有十几块钱的球鞋训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从今以后,这种“艰苦奋斗”的窘况将越来越少。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作出规划,2016年,滨州市将完成新建扩建中小学人工草坪足球场地266块,有足球场地的学校全部实现人工草坪足球场。

  虽然建设进度不断加快,但目前还不能保证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标准足球场,所以“共享”也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尤其是农村学校。据了解,滨州市已经通过“划片结盟”的方式,按照“地域接近、自愿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师资、场地共享,以赛代训,既解决了部分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加强了学生间的技艺和情感交流,一举多得。

  滨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英勇说:“目前滨州全市的536所中小学校中,共有10.5万余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拥有标准场地399块,学校足球社团228个,20个足球俱乐部与校园联姻,全市足球课开课率达100%。”

  多方出力,克服“资金关”

  发展校园足球还有重要的一道坎——资金,无论是建球场、请教师,还是搞比赛、练球员,哪一块离得开资金支持?

  去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在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投入了10亿元,并且近年来每年都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联赛和教练员培训。

  据了解,除了财政支持,滨州市今年将设立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按规定由市财政从市本级可安排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计划中每年按5%的比例注入,并接受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各县(区)要统筹安排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相关经费,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对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与维护、师资培训、校园足球训练、各级联赛举办、学生运动伤害保险购买、足球交流活动开展、宣传和奖励等。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表示:“校园足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心素质,让孩子养成团队配合意识和文明礼仪的习惯,还带动了滨州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人参保,消除“运动损伤关”

  足球是一项强调对抗的运动,运动损伤在所难免,这也是家长们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担忧,教育主管部门在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把足球等学生开展的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运动伤害险,完善整个学校体育的保险机制;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附加险,即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引入负责调解家长与学校意外伤害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校长也不用整天面对压力。此举充分发挥了家庭力量,由教育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姻,争取最大限度优惠政策,为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开展打消了后顾之忧。

  滨州市实验学校体育教师高建伟介绍,现在学校里凡是报名参加足球队的学生,全都购买了保险,市内所有比赛都要求参赛球员必须有保险,否则将失去参赛机会。

  滨州市教育局局长王进东说:“纵观滨州市校园足球全局,从观念氛围、师资力量、经费筹集、场地和保险保障等全国性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闯过‘五关’的‘滨州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光明日报通讯员 申智林 李雪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