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校园足球如何“过五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5-11 05:26:00

  滨州,这座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城市,近年来借助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开展,逐渐引起国内外足球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两年来,滨州先后被列为山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和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市;全市16所中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曾经举步维艰的校园足球,为何在滨州渐成气候呢?

山东滨州:校园足球如何“过五关”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吕小学的小球员在进行训练。张滨滨摄/光明图片

   制定球队准入门槛,闯“观念关”

  一个孩子能不能踢足球,往往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家长。而家长们会担心踢球影响学习,怕孩子受伤,怕踢球没有出路等。发展校园足球,需要闯过的第一个关口就是“观念关”。

  周六,滨州市实验学校的操场边准时出现了一群穿着统一的拉拉队员,手里还举着特制的加油的牌子,他们是在场上踢足球比赛的十几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

  王晓燕是小球员彭湃嵩晨的妈妈,看着自己的儿子在场上奔跑,她不停地拍手呐喊。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晓燕坦言,一开始她也怕孩子因为踢球影响学习,但后来发现,儿子通过踢球改变了单调的学校生活。球踢得好,学习也没落下。“儿子经常跟我说喜欢待在学校,能跟自己的兄弟们踢球,自己特别开心。每次踢完球,他总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效率也特别高。”王晓燕说。

  据了解,滨州市实验学校鼓励孩子们踢球,同时制定足球队准入门槛,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将被停止训练和比赛。记者调查发现,这已经成为滨州市各中小学普遍推行的一条硬规定。每年8月,是实验学校的“快乐足球月”,各种形式的家庭亲子赛、趣味争霸赛等足球活动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同步训练、同场比赛,家长们的观念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慢慢扭转,没了担忧,只有支持和鼓励,滨州的校园足球氛围越来越热烈。

  寻求社会专业力量,过“教练关”

  孩子们爱上足球,家长鼓励参与,如何提高水平,教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记者来到了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古井小学的足球场,只见年轻的教练胡玉冲正带着8个小球员练习射门,这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球队去年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开发区中小学足球联赛冠军。目前,这个拥有418名学生的小学建立了12个足球俱乐部,孩子们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极为高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教足球的两位体育教师,其中一位是武术教练客串,真正懂足球的只有胡玉冲一人。

  古井小学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目前滨州共有387所小学、145所初中、21所高中,合计553所学校,9506个教学班,5万多名在校生。校园足球大都由田径、篮球等非专业老师任教,教练队伍的紧缺制约了校园足球发展。政府批几个编制不“解渴”,学校筹集大量资金请教练不现实,怎么办?各学校探索出一条社会足球与校园足球相结合的路子。

  为了满足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需求,保证每个班级球队健康发展,各个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许可下,出资聘请了“滨州四海足球俱乐部”的专业教练担任班级足球队的教练。他们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配合家委会对孩子们进行足球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比赛,为班级足球队制定发展计划和训练措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